这是的第篇原创文章

“不就是厨房嘛,有啥不能抽烟的?烟锅巴还能掉进去?”来人半靠在厨房门框上,悠悠地吐出一口烟。看着老刘皱起的眉头,犹豫着还是把烟掐了。

“别做了,做什么不比开火锅店来钱啊?哥几个给你找个大生意,不比你累死累活来得轻松?”

老刘剁碎 一把二荆条,拿准备好的白布擦干净手,把那把跟了他几十年的菜刀挂起来。

“你不懂,这不是钱不钱的事儿。”

老刘家三代炒火锅底料的,在当地非常有名。所以父母对他的期待就是长大继承家业以及娶一个能生能养的媳妇儿。在炒料方面,老刘极其聪慧,再复杂的程序,他看一遍就能学会。但是他并不想一辈子就这样下去,不知道哪来的一股傻劲,独身一人开了 家火锅店。

那是的老刘……应该说是小刘,年轻气盛,整天围着自己的火锅店打转,策划宣传打品牌,容不得别人说一点不好,很长一段时间里,硬生生把自己活成了中年怨妇,还和企图逃单的地痞食客打过架。

从离开家到开火锅店,小刘什么都尝试,一遇到好东西就愣头往上冲,好像真没有认真去思考过自己真正要的东西。没有根的东西,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接受。经过那件事情后,小刘将精力从宣传火锅店转移到厨房,他买了一个巨大的冰箱和一把在当时的他看来非常昂贵的菜刀,扎扎实实做菜品,扎扎实实做锅底。在每一个午夜里,一个人慢慢思考还能怎么样改进,不管是底料还是菜品,色、香、味、器、形……一件一件,耐着性子慢慢调试。

也许每天只有一点点进步,但是小刘一直在前进。直到小刘变成了老刘,在宏济新路开了家火锅店,一直坚持着自己的信念。

坚持纯手工炒料

坚持味道厚重的底味

锅底要加入马来西亚香叶提香

每天的菜品必须是鲜货

就算每天晚上九点半就卖完了,也绝不多存一份菜。

“我不晓得现在的年轻娃儿喜不喜欢,

反正我扎扎实实做菜品,

扎扎实实做锅底,

我做火锅的态度就是我的人生态度。”

牛肉切成厚薄均匀的薄片,

放进秘制调料里慢慢揉,不徐不疾;

新鲜的毛肚切成大片,

上桌的时候提示一句:

“最多烫半分钟”;

干花菜随性装盘,

不看分量,保证只多不少;

鲍鱼切花,生蚝洗净,

贝壳类的软肉在灯光下颤巍巍地泛着柔光,

新鲜度肉眼可见;

午餐肉切成方块,

沉甸甸的很紧实,

火腿丝也半露在外面;

老刘依旧不善于交谈,也不会花哨的形式。不过老客来了,多放蒜泥或是不吃葱,加辣还是给碗开水涮一涮,他总是记得很清楚。他最容易捕捉到客人的情绪,开心的就陪着傻乐呵;难过的,就用最笨拙的方式安慰。多给一瓶王老吉或者端去一碗放足了葡萄干的冰粉。

“我可能想要的不是一个成功的人生,但是我确定我想开一家简单的火锅店,不是那种大品牌,就那种江边小店,大家都耿直一点,吃起来感觉痛快一些。”

店里并没有太多的设计装潢,只简单设计成了江边渔船的样式。一面模仿了船仓,一面悬挂着几尾渔船。

隔断用的帘布上绘着芦絮轻荡,薄雾袅袅,侧面映衬“清渚白沙茫不辨,只应灯火是渔船”。

也许是老刘向往的繁忙而自在的生活,又也许,是想要向大家传达火锅的“根”来自于江边的渔船之上,想要传达那种江湖火锅情节,那种畅快淋漓的生活方式。

“四十多年的经历,

大起大落的人生,

我将我很多的个人色彩都融入到了这家火锅店,

这家火锅店就是我的半辈子。”

火锅店开业以来人气非常火爆,而每天的菜品和锅底质量都由老刘亲自把关。每天忙得脚不沾地的老刘却从不抱怨。因为在老刘这里,休闲自在和繁忙并不冲突。

“这人啊,心里要有东西,知道自己的根在哪,才是真的乐得自在”

什么是幸福

不用思考人情世故,

能享受那份畅快淋漓。

就是幸福。

▼▼▼

由提供的

7份元代金券

(只限抵用菜品,锅底油碟酒水除外)

十七码头鲜菜火锅

{种草指南}「坐标」

锦江区宏济新路、号(中国银行旁边)

-

营业时间:周一至周日11:00-22:00

?文:忆锦?图:迪克高

?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吃货交流or商家合作or探店约稿

请加鲜姐个人

(或扫描上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oyuf.com/byfz/8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