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吕珠满,出生于年,系广东省作家协会残联分会会员、汕尾市作家协会散文创作委员会委员,现在海丰县残联会工作。曾有多篇作品在报刊发表,参加征文多次获奖。年出版散文集《左撇子碎记》,被评为广东省 残疾人文学作品。年出版散文集《那一抹风景》。

谢厝前村掠影

文/吕珠满

年11月28日,农历十月十七日,是个好日子。抬头望去,碧蓝的天空上飘浮着一个又一个红彤彤的气球,陆丰大安镇谢厝前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暨祖祠落成庆典就出现在我们眼前。鲜红的地毯从村口延伸过牌楼,再经过90度转弯,直抵谢氏祖祠。庆典的彩台就搭起在祖祠正对面。在庆典现场,数以百计的村民披红挂彩,穿戴着喜庆的服饰,夹道欢迎来自全国九个省市的嘉宾。铜锣开道,醒狮起舞,鼓乐喧天,我们精神焕发,扛抬着贺喜的匾额“萃姓昭穆”,踏着红地毯,欣然来到祖祠大门前。谢厝前村的村民接手我们的匾额,几番鞠躬,返身抬进祖祠。

谢氏祖祠于清康熙年间始建,迄今三百余载。现在的建筑面积多平方米,投入资金多万元,于年动土兴工,为两进三厅两附厝的传统建筑。祖祠大门两侧的谢氏联曰:赤湖世泽,丰里家声。今天志喜,我们从热闹人群里跻身迈进去,但见祖祠雄伟壮观,雕梁画栋,美不胜收。最里面的祖祠神龛顶上鎏金大字写着“贞睦堂”。我们心怀虔诚,躬身祭拜,将点燃的香枝插在神龛的香炉里,绵绵思绪随着缭绕烟雾弥散着……

众所周知的是,中华吕姓,自创始祖姜太公以来,由于王朝的更迭,*局的变故,战乱的祸害,流离迁徙,外嫁远娶,领养过继等诸多因素,原有的血统已经逐渐演变,繁衍成姜、吕、丘、高、卢、纪、许、丁、谢等姓氏,同祖同宗,血脉相通。鲜为人知的是,海丰鹿境村与陆丰谢厝前村有一段不深不浅的渊源。在海陆丰大地的村落,曾经发生过乌、红旗喋血械斗的事件。当时,谢厝前村面临破村的危险,是鹿境村派出 百位村民帮助防守,同甘苦,共患难,驻扎了几个月,终于化险为夷,平安无恙。在兹念兹,如今,谢厝前村祖祠落成庆典,特别邀请鹿境乡五桌盛宴。我们忝列其中,琢磨着赠送匾额“萃姓昭穆”的意涵,原来指的是:谢、吕两个姓氏都是出类拔萃的。是呵!清朝初期,谢厝前村出现举人谢天挺,进士谢斯亮,还有解元一名、贡生五名、痒生十五名等俊彦贤才,名声赫然。

谢厝前村后面,我们目睹到经历过风雨沧桑的古旧残墙,依稀还能想象出兵戈铁马入梦里的岁月。谢厝前村原名营前村。据载,唐朝时曾经有一个昙花一现的安陆县,县衙旁边有驻扎*队。因为谢厝前村恰巧位于*营前面,故此称为营前村。谢厝前村后面还建有一座孚济宫,宫里供奉着一尊妈祖,体态丰满,肌肤肥腴,慈眉善目。本来,妈祖是沿海信众崇拜的神明。如此的大陆妈祖,照样香火鼎盛,显然与众不同。孚济宫前保存两棵三百多年的榕树,公的榕树只长须而不结籽,因风飘拂;婆的榕树则开花结籽,缀满老树。每年三月,松籽纷纷坠落,满地都是,密匝匝的。一个村落有着一个村落的历史品味,看谁能去发现和挖掘,看谁能去发现生活之美。这是我们这一趟陆丰大安镇谢厝前村之行的感悟。

在谢氏祖祠前面,我们围坐成五桌,敞开胃口,大快朵颐,吃的是龙虾、鲍鱼,喝的是竹筒酒,特别是猪蹄和鸡肉炖出一盆抢手菜,用本村生产的蒜头做伴料,更是令人津津乐道。我们约略估计,谢氏祖祠内外,人头黝黝,摆开两百多桌宴席,花费至少二十万元。这跟外出乡贤慷慨解囊有着密切的关系。何止这些,谢厝前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中,乡贤们踊跃认捐万元,准备美化村容村貌。当我们起身返程时,鞭炮齐鸣,硝烟弥漫。热情的村民又一次夹道欢迎,频频挥手致意,多情的目光送着我们逐渐远去的身影……

脚踏着烈士陵园这块红土地,我们的感情汹涌激荡,有的是对陵园绵绵的情思。走下台阶,当我们离开纪念碑时,再一次向陵园里的人民英雄纪念碑默默致敬。

(长按







































白癜风是什么
北京中科医院是骗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oyuf.com/bytz/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