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史43鲍照君不见,
卡介苗bcg白癜风患者能不能服用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10831/9384944.html 鲍照:君不见,我是李白隔代师 从数字诗说起 一帆风顺、二龙腾飞、三羊开泰、四季平安、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方来财、九九同心、十全十美、百事亨通、千事吉祥、万事如意。 中国人讲究十全十美,无论是在酒桌、婚礼等喜庆场合还是如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如果有人能来上这么一串祝词,往往会被人夸嘴皮子利索,会说话。实际上,这种数名诗的变体最早的老祖宗就是鲍照。数名诗,又叫数字诗、十字令,是将从一到十以内的数字串起来,连句成诗。 数名诗 鲍照 一身仕关西,家族满山东。 二年从车驾,斋祭甘泉宫。 三朝国庆华,休沐还旧邦。 四牡曜长路,轻盖若飞鸿。 五侯相饯送,高会集新丰。 六乐陈广坐,组帐扬春风。 七盘起长袖,庭下列歌钟。 八珍盈雕俎,绮肴纷错重。 九族共瞻迟,宾友仰徽容。 十载学无就,善宦一朝通。 鲍照出身寒门,对豪门子弟轻易获得官职并平步青云,而寒门子弟十年苦读却往往仕进无门的现象很是看不惯。这首诗表面看描写了贵族官宦生活的 描写,实际上却是对当时门阀制度的批判。 清朝的乾隆皇帝非常喜欢鲍照的数名诗,并仿作了好几首《数诗》,咸丰皇帝为了表达对乾隆的敬意,不仅把乾隆的诗作挂在养心殿,还把“拟鲍明远数诗”作为选南书房翰林的考题,出现在当年的公务员遴选考试中。 相比于鲍照的《数字诗》,人们可能更熟悉宋朝理学家邵雍的《山村咏怀》:“一去 里,烟村四五家,厅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以及清朝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那首《雪》:“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终不见。” 鲍照是谁?身为“元嘉三大家”之一,谢灵运的地位是独一档的,颜延之也因为陶渊明的关系,早就和我们打了照面。唯有“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的鲍照,犹抱琵琶半遮面。 也该鲍照出场了。杜甫有一首诗《春日忆李白》,里面写到鲍照。实际上,鲍照和李白,还真有些渊源。 春日忆李白 唐·杜甫 白也诗 ,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李白诗作无人敌,才思高绝文超群。 清新之气如庾信,俊逸之风似鲍照。 我在渭北对春木,你在江东望暮云。 何时才能同饮酒,再次探讨诗与文。 和出身名门的谢灵运、颜延之不同,谢灵运自不必说,比如颜延之的祖上是孔子的徒弟颜回,而鲍照出身寒门,是南朝刘宋时期的小人物。很多人对鲍照的印象,可能只存在于杜甫《春日忆李白》里那句“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庾开府就是庾信,鲍参*就是鲍照。要不是老杜,鲍照的存在感可能还要降低一些。 不过,鲍照还是有些名气的,要不怎么可以和北周的庾信并称“鲍庾”呢?没错,是“鲍庾”,不是鲍鱼。 鲍照“家世贫贱,少有文思”,因为出身寒微,鲍照的生年和籍贯多有争议,人们只知道鲍照字名远,东海人或上*人,大约出生于义熙四年(年)至义熙十二年(年)之间,有个妹妹叫鲍令晖,兄妹两人耕田之余不忘读书,得以成才。 大约在鲍照六七岁的时候,刘裕立宋代晋,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又过了几年,鲍照十几岁的时候,浔阳柴桑的陶渊明去世了。等到二十岁左右的时候,谢灵运也在广州去世了。成年后的鲍照,也有着普通年轻人的阳光明媚和幸福快乐。他写过一首春天里青年男女郊游嬉戏的三言乐府诗《代春日行》,活泼生动。 代春日行 南朝宋·鲍照 献岁发,吾将行。 春山茂,春日明。 园中鸟,多嘉声。 梅始发,柳始青。 泛舟舻,齐棹惊。 奏《采菱》,歌《鹿鸣》。 风微起,波微生。 弦亦发,酒亦倾。 入莲池,折桂枝。 芳袖动,芬叶披。 两相思,两不知。 新年已至新春到,我们来到郊野玩。 春天山林多丰茂,春天太阳多明亮。 园中鸟儿一只只,啼鸣宛转多动听。 梅枝梅花刚绽放,杨柳枝儿刚转青。 泛舟江上齐举桨、小船摇晃惊怕人。 奏起歌儿《采菱》曲,唱起歌儿《鹿鸣》调。 微风轻轻吹水面,水上微波轻轻泛。 拨起心爱的琴弦,空空酒杯也斟满。 小心进入莲花池,折下桂树一枝枝。 挥动艳丽的衣袖,拨开芳香的枝叶。 人在两处两相思,两处相思两不知。 和魏晋时期靠门阀取仕一样,南北朝也很注重出身。鲍照出身寒门,对于一个没有背景的待业青年来讲,没有爵位可以世袭,没有财富可以继承,饱读诗书的鲍照空有满腹壮志,前途却并不光明。不得已,鲍照走上了一条游历之路,这个在*治上无足轻重的小人物,无意之中被迫见证了南朝刘宋由治到乱的种种重要时刻。 十八首行路难:颠沛流离五十年 宋文帝元嘉十六年,喜爱文学的临川王刘义庆四处招揽门客。没错,就是写出了 笔记小说《世说新语》的南朝刘宋小王爷。这时候,宋文帝刘义隆和彭城王刘义康的“主相之争”的矛盾已经很大了,刘义庆眼看*治环境险恶,深怕自己染上不测之祸,早早申请外调,一直在地方上做官。 刘义庆以文学的名义避祸,鲍照则想西漂荆州献诗,试试运气。有人劝他:“你身份卑微,还是别想这事了。”鲍照听了勃然大怒:“千百年来,被埋没的人才数不胜数,如果一个人注定碌碌无为,和麻雀猪狗有什么两样?”好在,鲍照首次求职,运气不错,用自己的诗篇当简历叩开了临川王府的大门。 元嘉十七年(),宋文帝外调刘义康任江州刺史,原江州刺史刘义庆调任南兖州刺史。不得已,鲍照只好跟着刘义庆,从浔阳走水路先回京城探家,再出京城到广陵。在路上,鲍照写了好几首“行役诗”,里面既有行旅的疲惫,也充满对未知的茫然。 这是鲍照的 份工作,他在刘义庆手底下干了五年。元嘉二十一年(),刚刚完成《世说新语》的刘义庆病世了。鲍照为刘义庆服丧三月,离开了临川王府,于这一年秋天回到家乡。 紧接着,鲍照在衡阳王刘义季手底下找到了第二份工作。但这份工作同样也没干多长时间。刘义季比刘义庆好到哪里去。为了自保,刘义季整天借酒浇愁,三年后,元嘉二十四年(),刘义季把自己喝死了。 失业后的鲍照很快转投到始兴王刘浚门下。刘浚,也就是刘濬,小名虎头,也是个文学青年,长相英俊,深受文帝厚爱。刘浚和鲍照的前两任领导不同,元嘉三十年(),因为巫蛊之事,宋文帝要废掉太子,听说此事后,刘浚和太子哥哥刘劭联合发动*变,弑杀了父亲宋文帝刘义隆。刘劭即位后,领兵在外的武陵王刘骏联合江夏王刘义恭杀回京城,讨伐两个谋逆的哥哥,刘劭和刘浚兵败被杀,尸体被投入江中,他们的几个儿子也被枭首示众,曝尸于市,妻妾女儿皆被赐死。不过幸运的是,在刘浚*变前两年,鲍照就因为灵敏的*治嗅觉辞职了。 鲍照辞职后,来到宣城太守、好友王僧达手下。王僧达出身琅琊王氏,是刘宋开国大臣王弘的儿子,临川王刘义庆的女婿,和书法家王僧虔是族兄弟。后来,王僧达起兵拥护刘骏为帝,是为宋孝武帝,鲍照就跟着王僧达进了京。 宋孝武帝孝建三年(),这一年,颜延之去世了,而鲍照也四十多岁了。颜延之在世时曾经问鲍照,自己和谢灵运的文采谁高谁低,鲍照说:“谢五言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君诗若铺锦列绣,亦雕缋满眼。”谢灵运的五言诗就像初开的芙蓉,自然可爱;你的诗作则像铺开的锦绣,精雕细琢。鲍照虽没有明说,但显然谢灵运更高一筹。颜延之不是很高兴,对鲍照多有打压。 同样是这一年,鲍照的妹妹鲍令晖也去世了。鲍照不得不回家料理妹妹的丧事。值得一提的是,鲍令晖是南朝宋、齐两代 留下著作的女文学家。有一年,鲍照没有按时回家,鲍令晖就写了一首《寄行人》的诗:“桂吐两三枝,兰开四五叶。是时君不归,春风徒笑妾。”桂枝发芽了,兰花也开了,哥哥没有按时归来,连春风都笑话妹妹。诗写得言简意赅,却情深义重。 颜延之去世后,鲍照迎来职场升迁的快车道。他先任海虞令,又在孝武帝身边做了太学博士、中书舍人,成了皇帝的近臣。中书舍人是个层级很低却很重要的职位,他是皇帝的亲随,负责起草诏令并参与机密事务。乍看上去,皇帝对他不错,他生病时,还派人送药给他。呆在皇帝身边,鲍照明白,自己只要伸伸手,无论是皇室宗亲还是文武大臣,他们的巴结奉承就会接踵而来,权势富贵唾手可得。但他没有那样做,一方面是自己不屑,另一方面,鲍照明白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不想卷入*治太深。 这一点,从王僧达的遭遇就可见一斑。王僧达本就是公子哥脾气,年轻时喜好鹰犬,常与坊间少年赛马遛狗,还宰过牛。自己看上的钱财,哪怕高达百万,说抢就抢。仗着拥护之功,王僧达一年内连升五级,但还一直要求孝武帝给他加官进爵,他想封宰相,甚至抬出自己的父亲和爷爷,说什么“亡父亡祖,司空司徒”的狂言,这让孝武帝很不高兴。大明二年(),孝武帝随便安了个谋反的罪名,赐死王僧达,享年三十六岁。 相比之下,鲍照和王僧虔就活得明白得多。孝武帝也喜欢舞文弄墨,他写诗,鲍照就把自己的诗发挥的差一点。以至于当时人们都说鲍照是江郎才尽了。他写书法,书法家王僧虔就把自己的字写得差一点。 鲍照的两位领导刘义庆和刘义季避祸而终,刘浚兵败被杀,他的好友王僧达自己作死了,那些和自己联句的人都唯有谨慎自保。而孝武帝又独断专行,对朝廷大臣看不惯就肆意侮辱,起外号,当堂辱骂,说杀就杀。在皇帝面前,他鲍照又算得了什么。在仕途上更进一步已无可能,急流勇退更不现实,人生之路,委实艰难,到底该怎么选择呢?算了,还是先保全性命吧。可能是受王僧达案影响,即使小心翼翼,鲍照还是被贬官外放了,先任秣陵令,又转永安令,并背了个限制行动的处分。 大明五年(),鲍照恢复行动自由,已经快五十岁的他又有了一份新工作,那就是给孝武帝的第七子刘子顼,年仅五岁的的征虏将*担任*府参*,后世称他鲍参*即由此而来。 此时的鲍照,早已没了当初的雄心壮志,“梦中长路近,觉后大江违。惊起空叹息,恍惚神*飞”,他满心里只有剩下家乡和亲人,他渴望归隐,然而,他的妻子却在此时去世了。 泰始二年()正月,孝武帝第三子,10岁的江州刺史刘子勋在寻阳称帝,年号“义嘉”,联合10岁的临海王刘子顼起兵讨伐宋明帝刘彧。刘彧是孝武帝的弟弟,人长得很胖,即位前曾被前废帝刘子业称为猪王。八月,刘彧就平定了这场小孩子的“义嘉之乱”,镇守*梅地的鲍照也被乱*所杀。因为其生年未知,所以不知其享年几何,但可推测大约在五十一岁至五十三岁之间。鲍照死后葬于城西,也就是今天的湖北省*冈市*梅县*梅镇,上刻“南朝宋参*鲍公明远之墓”。为了纪念鲍照,*梅县城内曾建有鲍公祠、鲍母祠、俊逸亭,而用鲍照名字命名的鲍照路则一直沿用至今。 为了防止篡权,刘彧大肆屠杀皇室宗室和功臣名将,刘宋开始衰败,寒门武将萧道成趁势崛起。一个新的王朝——南朝齐即将登上历史舞台。 君不见,我是李白隔代师 这天晚上,李白迷迷糊糊做了个梦。梦中,他梦到鲍夫子踏云而来。鲍夫子:李白啊,该起床上早课了。 李白起床后,迷迷糊糊地问:夫子,我们今天学点什么啊? 鲍夫子:今天的内容不少,我们一项一项来。这样,我们先用“君不见”开头,造个句子吧。 李白:君不见*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鲍夫子:行了,行了。下一项,我们仿写几个句子吧。我说一句,你模仿一句,先来个简单的。 鲍夫子:人生不得恒称意。 李白:人生在世不称意。 鲍夫子: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鲍夫子: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李白: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鲍夫子:喜欢喝酒吗? 李白:喜欢呀。 鲍夫子:但愿樽中酒酝满,莫惜床头百个钱。直得优游卒一岁,何劳辛苦事百年? 李白: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鲍夫子: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李白: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 鲍夫子: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李白: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鲍夫子:行了,仿写句子就到这里吧。下面有一首诗,你进来扩写。 代夜坐吟 南朝宋·鲍照 冬夜沉沉夜坐吟,含声未发已知心。 霜入幕,风度林。朱灯灭,朱颜寻。 体君歌,逐君音,不贵声,贵意深。 冬夜深深,长夜漫漫,你坐在窗前吟唱,歌声未起,我已知道你的心思。 严霜侵入帷幕,寒风在林中回荡。红的灯火已经熄灭,在黑暗中寻找青春的模样。 体会你歌中的意思,欣赏歌声的悠扬。不在于音乐多美妙,贵在情深谊长。 李白思索片刻,写了一首《夜坐吟》。 《夜坐吟》 唐·李白 冬夜夜寒觉夜长,沉吟久坐坐北堂。 冰合井泉月入闺,金釭青凝照悲啼。 金釭灭,啼转多,掩妾泪,听君歌。 歌有声,妾有情,情声合,两无违。 一语不入意,从君万曲梁尘飞。 寒冷冬夜特漫长,有位女子沉吟坐北堂。 寒泉结冰,冷月入闺房,一灯如豆,女子悲啼,满面泪痕。 灯火忽然灭了,女子心中她更加悲凉,哭声更悲切。忽然传来男子的歌声,掩住了女子的歌声。她专注地听着。 歌声有深意,妾心有深情,情与声相合,两情无违背。 如果有一言不合妾心意,哪怕你余音绕梁歌万曲,我也不动心。 鲍夫子:好了,好了,今天就学到这里吧。留个作业,根据以下古诗《拟行路难》仿写古诗一首。为师走了,你要勤加练习。 李白手里拿着一份作业条。 《拟行路难》其六 南朝宋·鲍照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能几时?安得蝶躞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皆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对着桌案上的酒菜却难以下咽,拔出剑来砍柱子,忍不住长叹一声声。 一个人在世上能活多久,为什么就小步走路不敢迈大步呢? 放弃官职不干了,回到家中去休息。 早上出门和家人道个别,傍晚回家就围绕在家人身边。 在床前和孩子们玩耍,看妻子在织布机前织布。 自古以来圣贤都活得贫贱,更何况像我这样孤高又正直的人呢? 这天晚上,李白把这首诗读了又读,他读出了诗中的不平之气,挥笔写了一首《行路难》,终于沉沉睡去。 行路难·其一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金杯中的美酒一斗值十千钱,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则值一万钱。 心里郁闷,放下杯子扔了筷子不愿意吃饭;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中茫然。 想渡*河,冰雪却冻住了河川;想登太行山,风雪却早已封了山。 想学姜太公溪边垂钓,等待东山再起;又想学伊尹做梦,乘船经过日边。 人生道路多艰难,多艰难;岔路那么多,如今又身在何处? 乘风破浪的机会总会到来,到时一定扬帆起航渡沧海! 《行路难》本为汉代歌谣、乐府旧题,归在《杂曲歌辞》中,后来失传,根据《乐府诗集》的记载,《行路难》多以“君不见”开头。鲍照的《拟行路难》为李白的创作提供了方向,但李白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总能在抒发壮志难酬的苦闷后表现出豁达豪放的一面。而这也许是李白《行路难》三首比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更加有名的原因之一吧。 与《行路难》一样,同属乐府旧题的还有《梅花落》,而鲍照的五七杂言诗《梅花落》,同样写出了自己心中的愤懑。 梅花落 南朝宋·鲍照 中庭杂树多,偏为梅咨嗟。 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 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 庭中杂树那么多,我只对梅花发感慨。 其他树问我,为何只对梅花情有独钟呢? 我说,因为梅花能在冰霜中开花,能寒露中结果实。 至于你们啊,只能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做做媚态,只要天气一冷,就凋零飘落,即使能在冷霜中开花,却没有耐寒的内在品质。 表面上是在赞美梅花,但何尝不是在写自己的不合群啊。奋力抵抗周围艰难的环境,坚决不迎合流俗。鲍照以梅花自喻,让那些被称作“杂树”的人怎么能不记恨在心呢?而这,也让鲍照的前路更加艰难了。 鲍照的一生,太难,太不幸,他生前是刘宋一朝的小人物,他苦闷、悲愤,为寒门庶族呼吁,渴望建功立业,抨击世俗。尽管被公认为刘宋时期最会写诗的人,但他死后,诗名连同诗作,几乎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因为不属于正统文学主流派,鲍照反而可以放开手脚,去肆意发挥创作属于他的歌行体,宋代朱熹说:“鲍明远才健,李太白专学之。”作为七言诗的开山鼻祖,鲍照的诗作影响了三百年后李白、杜甫、高适、岑参、韩愈等有唐一代无数诗人。 如果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oyuf.com/bytz/10757.html
- 上一篇文章: 终于等到你,临沂这家玩火的餐厅,做出了超
- 下一篇文章: 酱辣椒炒鲍鱼仔丨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