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请注意!

据福建省赤潮灾害监视监测网报告

福建连江和石狮海域

发现两起有*赤潮

目前,连江后湾至同心湾海域有*米氏凯伦藻赤潮仍在持续,约为5~6平方公里,赤潮水体呈棕色,块状分布。

石狮海域链状裸甲藻赤潮面积明显缩小。其中,东埔渔港附近海域水色未见明显异常;祥芝渔港附近海域小范围水体呈褐色。

赤潮高发期

沿海水质*性强

为确保群众饮食安全,有效预防贝类*素

小安提醒广大群众

各经营企业、餐饮单位、消费者在购买贝类等水产品时,应选择去大型、正规的超市或市场购买,尽量避免购买来自赤潮地区的贝类。沿海地区的消费者在赤潮*素暴发高峰期不要采捕和购买食用野生的贝类。如发现误食,出现中*症状,请尽快就医。

另外,还需提醒消费者,在烹饪贝类时,一定要煮熟煮透,高温下会大大降低微生物污染所造成的食源性风险;避免食用贝类周边内脏、生殖器及卵子等发黑的部位;尽量减少食用频率,单次食用量不宜太多。

出现海鲜中*症状怎么办?

对于轻微的*素、重金属等,人体是可以自行排解。此外,多吃蔬菜水果等含维生素C较多,多吃有助于肝脏排*、加快*素分解;牛奶、米汤等也可以保护胃肠道,因此在吃海鲜之前吃蔬果、喝点米汤,或可起到轻微的缓解之效。

一旦食用海鲜后出现中*症状,请尽快就医以免贻误病情。

小贴士

什么是赤潮?

赤潮,国际上把它称为“有害藻华”,它发生时常常在海洋或湖面上形成一大片红色景象,因此被许多人比喻成“红色幽灵”。其实,它是水中的一些细菌、原生动物和浮游植物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地增殖或高度聚集从而引起水体变色现象。

赤潮的形成原因有哪些?

1、海域水体的富营养化

  随着沿海地区工农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含有有机质和丰富营养盐的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海洋,造成进岸海域的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物不容易被稀释扩散,因此这些地区是赤潮多发区。海水养殖密度高的区域由于自身污染也往往存在水体的富营养化,形成赤潮的可能性较大。

2、海域中存在赤潮生物种源

  海洋中有多种浮游生物能形成赤潮,有*的种类大约有80多种,目前在中国沿海海域的赤潮生物约有种。

3、适宜的水温和盐度

  不同海区的不同类型赤潮爆发对温盐的要求各不相同,一般在表层水温的突然增加和盐度降低时,会促进赤潮的发生。在水体交换弱的封闭海湾,赤潮一般发生于雨过天晴之后。

4、合适的海流作用和天气形势

  一般在海潮流缓慢、水体交换弱、天气形势稳定、风力较小、湿度大、气压低、阳光充足时,易发生赤潮。海流、风有时能使赤潮生物聚集在一起,沿岸的上升流可以将含有大量营养盐物质的下层水带到表层,为赤潮的发生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如果风力适当,风向适宜的话,就会促进赤潮生物的聚集,从而易形成赤潮。

赤潮对海洋的危害是什么?

海洋是一种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复杂生态系统。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都是处于相对稳定,动态平衡的。当赤潮发生时这种平衡遭到干扰和破坏。在植物性赤潮发生初期,由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水体会出现高叶绿素a、高溶解氧、高化学耗氧量。这种环境因素的改变,致使一些海洋生物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繁殖,导致一些生物逃避甚至死亡,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

赤潮对海洋渔业和水产资源的破坏主要有:

1、破坏渔场的饵料基础,造成渔业减产。

2、赤潮生物的异常发展繁殖,可引起鱼、虾、贝等经济生物瓣机械堵塞,造成这些生物窒息而死。

3、若在育苗期发生赤潮,将对苗种繁殖产生严重危害。

4、有些赤潮的体内或代谢产物中含有生物*素,能直接*死鱼、虾、贝类等生物。

5、赤潮后期,赤潮生物大量死亡,在细菌分解作用下,可造成环境严重缺氧或者产生 氢等有害物质,使海洋生物缺氧或中*死亡。

就在去年6月

平潭海域发现有*海蛎!

↓↓↓

平潭海域去年检出有*牡蛎

年6月17日,在平潭流水海域采集的牡蛎样品中检出麻痹性贝*超标,该*素具有较高危害性,且烹煮不能消除。

网图

随后

平潭对此发布消息

对贝类产品严格管控!下架!

↓↓↓

据了解,平潭流水海域检出有*链状裸甲藻细胞密度低于赤潮基准密度,未发生赤潮现象,在该片海域采集的鲍鱼样品未检出麻痹性贝*,牡蛎样品中检出麻痹性贝*超标。平潭流水海域是当地的重点养殖区,养殖面积达几千亩,主要养殖海蛎、花蛤、海带、紫菜、鲍鱼、贻贝等。

省海洋与渔业厅随后要求,平潭综合实验区农村发展局立即关闭检出贝*的养殖生产区,暂停水产品采捕上市,开展麻痹性贝*定期跟踪监测;同时要做好信息公开,及时向社会公众和渔区养殖户推送相关信息。

去年由于福建部分海域赤潮

泉州、漳州等地

相继发生食用贝类水产品中*事件!

年6月初:

漳浦36人吃淡菜中*!

年6月7日,漳州一则突发食物中*事件,刷爆福、厦、漳、泉……

事件一共有36人中*,出现头晕、呕吐、四肢麻木等症状。其中一人病情较重!中*者大多是食用了青蛤(淡菜、贻贝)。

当时多名网友反映,漳浦佛昙、赤湖多人因食用淡菜中*,出现头晕、呕吐、四肢麻木等症状,部分已送往漳州救治。漳州市食药监局相关工作人员证实确有此事。

随后,医院就诊,来自漳浦佛谭的3名中*男子称,3人当天共同在工地进食“淡菜”,均于11点半左右出现不同程度的中*症状。2人出现口唇、颈部、手指轻度麻木感,1人出现口唇发麻以及四肢麻木无力。

同样来自佛昙的杨某、陈某都是早上11点多进食“淡菜”,后出现面部、口唇、四肢麻木无力、畏冷寒颤、呕吐症状。

年6月9日凌晨1时许,漳浦县相关部门发布通报,一共有36名村医院救治,其中一人病情较重,其余患者病情均相对稳定!

漳浦县食安办、市场监管局对此发出提醒——

什么是赤潮?

发生赤潮时该注意些什么?

赤潮科普!

(网络科普图片)

出现海鲜中*症状怎么办?

麻痹性贝类*素*性极强,尚无 的解*方法。

麻痹性贝类*素是我国海洋赤潮*素中最常见的*素之一,约占藻*素引起中*事件的87%,中*作用机理主要是阻断细胞钠离子通道,造成神经系统传输障碍而产生麻痹作用。

贝类摄入此*素对本身无害,因*素在贝类体内呈结合状态。该*素遇热稳定,易被胃肠道吸收,且难以被人的消化酶所破坏,所以人一旦食用,很快释放并呈现*性作用,引起人体神经肌肉麻痹,轻者出现口唇麻木和刺痛感、四肢肌肉麻痹等症状,重者可导致呼吸肌麻痹而死亡。麻痹性贝类*素对人体的中*剂量为~MU,致死量为~0MU。

一旦食用海鲜后发生中*,首先要马上拨打,医院处理。因为中*不比其他疾病,如麻痹性贝类*素、河豚*素等,目前尚无 解*方法,而且*素可以致命。

福建半年发生5起赤潮

据媒体报道,福建去年上半年以来共发生赤潮5起,集中在5至6月间,其中有*赤潮3起,累计影响面积75平方公里,累计持续天数34天。

而在至年,福建共发生赤潮起,累计影响面积平方公里;有*赤潮27起,主要发生在4至8月份;其中在福建沿海引发较大经济损失的有*赤潮种主要是米氏凯伦藻。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福建近岸海域发生的米氏凯伦藻赤潮,曾造成养殖鲍鱼大量死亡,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0.11亿元人民币。

形成赤潮的链状裸甲藻(资料图片)

食品安全,有备无患

提醒大家注意!!

这是一个有温度的







































白癜风科学治疗
乌鲁木齐 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oyuf.com/bywz/1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