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儿童口吃。有些小孩子大脑里并没有口吃的概念也依然会有口吃的现象发生,这些都是正常的。

a儿童的言语功能还没发育完善,说话是大脑思维和发音器官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儿童尚在发育期,大脑思维的速度和发音器官的协调性还有待磨合,有的孩子需要时间短一点,有的孩子需要时间长一点,一般长大一点都会自愈。

b儿童容易受身边环境的影响。如果身边有口吃的人,那么小孩子是很容易受影响的,我们每个人说话都会发出频率,口吃的频率有别于正常人,那么孩子就较容易受这种不正常频率的影响,所以很多人说自己的口吃是跟别人学来的,其实不一定是那样,可能只是因为说跟别人学来的比较容易解释,其实是无形中受到了影响,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c如果长大后依然没有自愈,那么直到他意识到自己有口吃,并且注意到了这些对自己的影响且对其做出了一些负面的心理反应而又没有纠正好的时候,我们才能确认他是一名口吃患者,那时再用治疗口吃的方法来治疗也不迟。

2、对口吃的话,采取心理治疗是最好的,不仅可以提升自信,同时也能改善因口吃而导致的恐惧心理和性格上的改变。口吃的心理治疗方法,可以根据口吃恐惧症患者的病理机制而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言语流畅性训练,旨在调整说话的方式,以防止发生口吃,或发生口吃时控制口吃以便使言语交际能够进行下去。比如发音法,包括放慢语速、诱导发音、轻柔发音、运用气流以及形成说话的节律和韵律等技术。

在掌握好这些发音技术后,口吃者可先以很慢的速度说话,循序渐进最后过渡到接近正常的语速。此外,将长句子分断,改变说话方式,跟读训练等也是言语流畅性训练的重要内容。言语流畅性训练虽不能消除导致口吃的体质因素,也不能完全解决心理障碍问题,但确是一项可行的、治标的辅助疗法,是行之有效的口吃矫正最简单方法。

3、口吃,是中国乃至世界有史以来最早的科学谜团之一,给患者带来无尽的痛苦。我国大约有万名口吃患者。他们不聋不哑,却有嘴说不出话,甚至连见人打招呼都非常困难。口吃和口吃病,是两个性质不同的概念。口吃,是指结结巴巴和发音困难的一种语言现象,涉及心理、生理和习惯等诸多因素;口吃病,是以口吃和逃避口吃为特征,伴随身体器官的收缩和痉挛等生理反应,包括认知、恐惧、强迫等心理为一体的神经质类症。人人都会口吃,并非人人都有病。人群中大约有1.5%的人说话明显口吃,称之为口吃者,俗称结巴。有口吃心理困扰的叫做口吃患者。还有约占总人数2%的人,看似没有口吃,却有口吃的心理问题,叫做隐性患者。患者只是在特定场景中才会口吃,口吃之前通常会出现恐惧紧张和焦虑不安等预期性反应。

4、尽管人们对口吃发生机理尚不明确,但各种治疗方法却层出不穷。尤其是近30年来,科学家们通过计算机、神经影像和基因标记等现代科学技术,对口吃者进行了前所未有的“近距离”观察。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怀疑口吃与遗传基因存在某种关系,并试图从生理着手治疗。但这一假设存在悖论。言语是后天学会的,怎么会先天被破坏呢?如果不是遗传,一家几代人都口吃该如何解释?假如真是遗传或者生理上的缺陷,口吃就不会因人、因地而异。事实上,即使十分严重的口吃患者,也有说话不口吃的时候。

5、在医学上,得出过一个结论,很多口吃患者存在对口吃的恐惧心理,对这种言语障碍没有明确的理解,表现为逃避与外界的言语交流,严重时与外界隔绝,长时间下去,就算想和你说什么也不懂得怎么说,另外心理障碍的加重使口吃症状进一步恶化,反过来更加深心理障碍,恶性循环的结果使口吃病变得根深蒂固。

楚兰菊认为:根治口吃病的着眼点应放在心理障碍的破除上。口吃病的病根在于“一个字也不能口吃”的主观愿望,不彻底摧毁这个错误的强烈的愿望,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因为就算一个字口吃的话,自己偶尔也是会觉得自己口吃,时间久之,就会慢慢出口吃的症状。欲消除心理障碍,必须无条件地允许口吃。有一种森田心理疗法,其就是不排斥口吃这一既定事实,带着口吃象正常人一样工作,表现出“顺应自然”的态度,允许口吃,为所当为。另外楚兰菊认为:口吃者恐惧口吃,实际上并不是恐惧口吃本身,而是恐惧口吃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丧失有质量的物质生活和社会地位。口吃病心理治疗的实质和核心应是:减轻或消除对口吃所引起的不良后果的恐惧。

6、更多的研究者认为,口吃习惯是痛苦的根源。只要把它改掉,口吃的心理问题随之而消失。毋庸置疑,没有口吃现象和由此带来的各种压力,就没有口吃的心理问题。但有口吃未必就有口吃心理。我们对正常人做了大量调查,他们有时也会口吃,甚至也会被人嘲笑,却不会因此导致心理问题。而有些人,口吃虽少,更谈不上被人嘲笑,但由此导致的心理问题却非常严重。这表明口吃现象与心理之间并不构成因果关系。由于错把现象当本质,才会拼命消灭现象。口吃之所以加重,不正是拼命想改却又改不掉的这种矛盾和焦虑心情所致吗?世上哪有越改越严重,越改越痛苦的习惯!也有人认为,口吃是因为胆小爱面子造成的。但现实中胆小爱面子的人很多,却未必有心理问题。还有人认为,口吃是由过去某些创伤事件引起的。然而,同样的场合和感受,有的人却不得口吃病,一定缺乏某个重要条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oyuf.com/bywz/12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