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露月饼背后的资本游戏
辽宁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cgia.cn/news/chuangyi/1669923.html 月饼背后的这场资本游戏,就是一场智商被摁在地上摩擦的金融大局。中秋节越来越近,月饼这场资本大局也正在社会悄悄上演。 “中秋佳节”变成“金融狂欢日”,资本把月饼的食品属性转换成月饼券的金融属性,然后精准拿捏中国人情社会的登峰造极操作,估计华尔街看了都得双膝跪地,感叹一句:“我们搞科技,人家卖空气!" 中国市场曾经出现的天价月饼到底有多贵呢?前些年那些定价几十万、上百万,什么镶钻镀金、挂羊头卖狗肉的产品就不提了,说几个至少不会让你笑出声的价格。天下某某福出过一款月饼,售价元;某某鱼翅鲍鱼月饼,售价元;郑州某石月饼,售价元。你可能会问,这么贵的月饼,谁会买呀?你还真猜对了,这东西的存在,本来就不是用来卖的。虽然也有极少数土豪买来送礼,但它真正的作用,其实是用来扔掉的,没错,它最终的归宿很可能就是过期后扔进垃圾桶里。可是月饼虽然扔掉了,价格却从此打入了每一个消费者心中。 在十几年前,我们买的月饼基本上都是几块、十几块,稍微贵点的几十块,月饼的价格处于相对温和的状态。可作为传统节日的刚需产品,资本怎么会放弃这么好的牟利机会?但是要把原来老百姓的心理价位短时间内从几十块提到上千块,显然不太现实,于是天价月饼就出来了。心理学上有个专业词叫做”折中效应“,日常生活中的消费很多都在利用这种效益,这种现象在理发店很常见,价目表有一个你不会选的高价,比如元,也有一个你不好意思选的低价,比如39元,最后很大可能都选择了中间的价格元,实际上,理发店这三种服务都差不多。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说就是:如果你提议在墙上开个窗户,大部分人都不会同意,但你如果说要把房顶掀了,他们就会来跟你商量开窗的事情了。资本就是利用这个效应,让月饼快速从几十元的时代进入了千元时代。 然而这样的天价月饼,很快遭受到了国家的遏制。从去年开始,四部门联合印发了相关规定:月饼售价不得超过元/盒。现在打开某电商平台搜索月饼,你会发现,今年除了几个头铁的品牌敢把价格定在以上,剩下的价格基本都非常默契地统一元/盒。 是不是国家规定价格,资本就会乖乖退出,不再作妖了呢?不是的,离谱的操作才刚刚开始。这两年,月饼不再是一盒盒拿来吃的食品,而是变成了一张张可以在市场流通的月饼券券。比方商家只生产了1万盒月饼,然而商家会发10万张价值的月饼券,对外宣称,凭券可以领到市面价的月饼。然后商家把10万张月饼券,以每张块的价格卖给代理商,代理商以原价的价格卖给消费者。现在中秋送礼不用提着月饼给对方,送券就行了,凭月饼券可以去门店领月饼。这样一来,收礼的人不会一下堆了十几盒,最后吃不掉都浪费掉。这听上去是方便不少,但重点来了,你把这张券送给了朋友或者领导,他们手里的券多了之后,也不可能一直去领月饼吃对吧?所以这个时候收月饼券的黄牛就出现了,吃不完没关系,把券以每张回收给。等黄牛回收券之后,再以的价格卖给商家。整个过程,月饼没有出现,仅仅用一张券,在中国的人情社会里转了一圈,最后又回到商家手里。商家卖出去,回收,赚50;代理商拿券,卖出去赚98;黄牛收券,卖给商家,赚50。消费者送了人情、朋友或者领导,收礼人也折了现,看上去皆大欢喜。然而大家有没有想过,在上述整个过程中,都是消费者在为人情买单,如果哪天你的朋友也按同样的方式给你回礼,损失的还是你俩,而通过空气来牟利的,依旧是设计这场游戏的人。 资本设计这张券还有另外一个用途,成本只要80元的月饼,券面印价,然后把这些券以的价格卖给企业,最后企业当作中秋福利发给员工。花的成本,让员工承的情谊,打工人又是被忽悠的一天。但是月饼券用在这里的时候,基本都会额外印有“此券不予回收”的字样,就是要员工去领月饼,毕竟月饼厂商还是做了1万盒的月饼,对不对? 当你你打开某些的月饼链接,会发现销量很低,几乎没有。因为这些链接就是专门做出来给人们看的,它的目的只是为了告诉你,手里的券真的值,这样圈套才能滴水不漏。 有人可能要问:现在月饼的价格都是动不动就是几百块,市场已经是这样的了,那怎么办?能提出这个问题的朋友,我倒想反问一句:元买排骨不香吗? 对于月饼这场资本游戏,你怎么看?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oyuf.com/byfb/15720.html
- 上一篇文章: 崩坏3深夜吐槽鱼肯定是好鱼,正不正经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