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乡下吃酒席华声在线
文/李建军秋收之后,农村进入冬闲,也便进入了红白喜事办酒席的高峰期。收亲酒、嫁女酒、乔迁酒、祝寿酒……不一而足,名目繁多。每逢吃酒席,也是亲戚朋友之间相聚见面的美好时刻,让人充满着期待。尤其是小孩子们更是高兴,三五成群结伴而行,或捉迷藏玩游戏、或搞比赛捡鞭炮、或搞野炊煨豆子……开席吃饭时,孩子们就会一哄而上围坐一桌,坐在桌子旁手舞足蹈、唾沫横飞地大声分享着各自的快乐。大人们都因为有事忙不赢,也不会过多去理会小孩子们,孩子们往往要玩到天断黑了还舍不得走。20世纪中期,农村经济还很落后,物资供应也很匮乏,生活物资基本上是凭票供应。办酒席一般都是在主人家自办,几乎没有去酒店办酒席的概念,也不像如今,有流动餐馆上门服务和桌椅板凳碗筷出租之类的业务。那时候,谁家办酒席,无论红白喜事,一场酒席总要搞上三、五天。尤其是白喜事客多的人家更要搞上五天或七天。帮忙师傅也要几十甚至上百人。因为一家一户没有那么多桌椅板凳和碗筷钢精炉子,全部要到本村本组村民家里去借。谁经手借,谁就经手还。因为开席设备有限,那时做酒席基本上都要做二轮开餐,东乡话叫吃头轮和吃二轮,帮忙师傅基本上都安排吃二轮。酒席前一天,都是借开餐设备等物件,杀猪杀羊杀鸡。这天中餐,都有一个简单的席面叫发轿酒。酒席后一天,就主要是收捡场面,各自经手还东西,剩下的主要帮忙人员还要吃餐散席饭。说起那时乡下做酒席的事,我如今还清晰地记得年刚参加工作时,在联系村听到一件发生在十多年前的事,村民们仍津津乐道在调侃。一位基层干部因为夫妻不育认养了一个儿子而摆酒请客,场面搞得大而提调管理又不到位,当地帮忙人员就混水摸鱼将主家的猪肉、鱼、鸡等主要食材放在潲水桶内偷走,导致食材不够临时上街购买,致使酒席开二轮时已是下午五时左右了,帮忙人员饿得肚子发慌。于是村里一些喜欢舞文弄墨的人就编撰出了一首西光月对主人家进行戏谑朝讽:长溪有个某某良,抱崽捡大场;提调某某芳,办事冇主张;换了某某志,还是冇得治;讲起就不要客,钢精炉子都借三百;嗯讲冇嘛哩吃,猪也杀了三只;东边喊请坐,西边就“饿”死几个;十碗菜九碗汤,调羹一去溜溜光。我记忆中的东乡乡下做酒席,宴席标准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最先是六七十年代的所谓粉丝海带席(俗称鲁箕席),虽说正席一定要十个菜,但因为物资匮乏,粉丝、海带、糯米丸子等也作为主菜端上了席面。很多菜都是需要打底子的,比如鸡肉就用黄豆、羊肉就用粉皮、猪肚子就用饭豆等垫底。老家还有一只鸡招待得十桌客的说法。肉虽不能少,但也不像如今有一碗碗的红烧肉或整只的猪肘子上桌。那时的肉多半是要与辣椒、红萝卜一起炒的,肉少辣椒萝卜多。这个时期,人情红包一般是五角八角钱的包封多。关系亲近的至亲包封也就是一块五角或二块钱。曾经在老家生产队上发生的一件因做寿酒而乐极生悲的事让我记忆犹深。那是“地富反坏右”分子“摘帽”后不久,一位廖姓地主摘帽后迎来了人生七十寿诞,家人高兴,为老人家摆起了寿宴。老人更是高兴,忙前忙后接待照顾客人,以致没有入席就坐与客人推杯换盏,开怀畅饮。待到送走客人时,已过晌午多时,饥肠辘辘的老人就在厨房里抓起筷子夹起糯米丸子连吃了几个,不料因糯米丸子噎着了喉咙,老人喘气不过来竟一命呜呼了。剩下的帮忙师傅人还没离去,又要帮忙办老人的丧事。有些路程远的亲戚还没有回到家,半路上又接到了老人不幸噎死的消息。到了八九十年代,乡下的宴席标准也随着物资供应的充足而提升到了平肚席为主。平肚是猪皮晒干后用油炸,然后用水浸泡发涨,再加入瘦肉、蛋白和芹菜梗、红萝卜丝等佐料,撒上一些楜椒粉做成的一道菜,也称平肚和菜。如果是红喜事,就将蛋白用食用红染成红色。有时找不到食用红,就找张红纸用水泡一下,将泡好的红水染在蛋白上代替食用红。这是浏阳东南西北四乡酒席上都会用的一道菜。这道菜作为宴席的第一道菜,这类宴席就称平肚席。那时,家中安排人去吃酒席也有很多讲究。首先是优先长辈和上了年纪的老人家去。再次是考虑怀孕或哺乳期的妇女,不少哺乳期妇女去吃了一餐酒席,可以发好几天的乳。然后再会考虑读书的孩子,认为他们在校读书生活苦,压力大。那时浏阳南乡乡下吃酒席还有带菜走的习俗,因为老人或哺乳期的妇女不方便去吃酒席,家中去吃酒席的人就会事先带上装过洗衣粉的薄膜袋或摘几片芋头叶,从酒席上打包带些菜回家去给他们吃。正因为这样,乡下做酒席,还盛传着“请客莫请女客,请五十来一百”的俚语。只有死了人的丧事就都可以去吃酒吃饭,因为一直以来,流传着“人死饭甑开,不请自己来”的说法。因为粮食紧张,乡下酒席经常会出现煮少了饭的现象,不少人常遭遇过吃酒席没盛到饭而饿肚子的经历。很多家长安排小孩子去吃酒席时,大人总会叮嘱小孩子盛饭的决窍,第一碗不盛多了,第二碗就盛满些。吃到了两碗饭,肚子一般就不会饿了。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吃酒席也没有那么多规矩和讲究了,不少人甚至是只送礼不去吃酒席。办酒席的人家不少也是在餐馆、农庄做酒,亦或是在家请流动餐馆来办厨,真正主家买食材请厨师来做,大伙帮厨的酒席已很少了。乡下酒席的宴席标准也越来越高了,不少的席面已经是提筋海参席了。宴席桌上的菜也从过去的10个菜发展到了12个菜,更是每桌不少于4个海鲜,如海参、鲍鱼、对虾、圆贝、海鱼甚至鳄鱼肉等都端上了寻常百姓家的酒席餐桌,且宴席上用的都是大海碗盛菜。现在人情开支也越来越大,乡下一般人情红包都在元甚至更多。人们谈论起家庭开支,普遍感受最伤脑筋的就是人情开支大。一般家庭人情开支都超过了生活开支,真正应验了人情大似债,背起锅去卖的老话。酒席吃多了,感觉现在的酒席好像总少了点什么似的,让人想不明白。[责编:荣庭芳]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oyuf.com/byfb/15682.html
- 上一篇文章: 开心笑话嫂子最近迷上了用手机连上电视屏幕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