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山珍海味”,就不得不提鲍鱼。这种高蛋白、低脂肪的海产品,不仅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被誉为“餐桌*金,海珍之冠”。

而鲍鱼中的优质品种,远在百多年前,便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到达十三行,再运送至京师,成为宫廷贡品。

上等鲍鱼,

以日本出品的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在鼎盛时期每天都有众多外国商船运送物资到达广州,十三行便成为这些物资的存放地和交易点。除了茶叶、陶瓷、香料、皮毛等,鲍鱼也是其中重要的贸易品之一。

有“南天鲍皇”之称的粤菜大师欧锦和对鲍鱼的历史文化非常熟悉:

“那时从海外运来的鲍鱼,有南非的鲍鱼、澳洲的鲍鱼、新西兰的鲍鱼、墨西哥的鲍鱼,但是质量 的是日本的鲍鱼。”

日本和中国早有贸易方面的往来。即使是清初禁海期间,中国商人违禁冒险出海者也并不鲜见。顺治十七年(年),清廷捕获了一些来自日本长崎购货归来的海商,其中有广东人高参,所购置的货物中便有鲍鱼。

鲍鱼通常喜生长于寒水深底,“日本北方四岛靠近西伯利亚,处于水深水冷水咸地带,在那生长的鲍鱼生长周期长,纤维好。”欧锦和介绍道,上等鲍鱼皆非鲜鲍,而以陈年干鲍为尊贵。“虽然澳洲、南非、墨西哥有运送鲍鱼过来,但是大部分是以罐头鲍鱼为主,只有日本的干鲍最为上等,因为日本人有独特晒鲍鱼技术和一份工匠的精神。”

从海外而来的鲍鱼,只有达官贵人才能品尝到。最上等的,则会作为贡品给宫廷享用。慈禧和光绪帝出走西安时,在汉口的日商东肥洋行就曾进贡鲍鱼。

难捕获和美味,

成就了四大海味之首

广东天气热,一般人都怕腥膻,也不喜欢味重的肉类,宴席侧重于海味,尤其少不了 的鲍参翅肚,这是 次的标志。鲍参翅肚都是干品,需要提前泡发,耗时费力,制作繁琐,对厨艺要求也高,只有大户人家才具备这种条件。

作为鲍参翅肚四大海味之首,鲍鱼之所以名贵有两个原因,一是难求,二是美味。鲍鱼难捕,因为其在礁石上的附着力相当惊人,一般其肉足的吸力高达公斤,狂风巨浪也奈何不了它。可以想象,捕获一只野生的鲍鱼有多难。

鲍鱼难求,因此成了 次宴席的标志。十三行巨贾潘家宴请外国宾客,“筷子宴”中有一款菜式就是烧鲍鱼。

而鲍鱼的美味,使人难以忘却。美食家唐鲁孙尝过谭家菜的烧鲍脯,有如此评价:

“像谭家府的红烧鲍脯那样滑软鲜嫰,吃鲍鱼边里如口啖蜂窝豆腐,吃鲍鱼圆心,嫰似溶浆,晶莹凝脂色同 一样,别处从未吃过。大千先生(张大千)说是 ,在下认为简直是神品啦。”

谭家菜是中国最 的官府菜之一,据说,其所用的鲍鱼都是来自广州的进口货。

烹饪鲍鱼,

以最传统的为

粤菜烹饪鲍鱼的方法发展至今,变化并不大。欧锦和告诉小荔,

“粤菜烹饪鲍鱼的方法有古法炆、炖汤、冰镇、卤水、煎焗等,上等的鲍鱼,用最传统烹饪制作 。广东人追求原汁原味,很少会用麻辣,酸辣的方法制作鲍鱼,其他菜系会有这些做法。”

据欧锦和介绍,民国时期的粤菜,迎来一个发展高峰。那时,大三元、文园、南园、西园合称广州有四大酒家。

不要以为吃干鲍只有整只吃,民国时期,南园的代表菜是“红烧大網鲍片”。这道菜之所以与众不同,因为南园有一位擅选鲍鱼的能手,经他挑选,鲍鱼都是“溏心”。咀嚼时有独特的口感,富弹性,却又有点黏牙。南园的切手,片鲍鱼的功夫确是一绝,可以将一个三头大網鲍,片出完整的鲍片,别家的切手,只能片较小的四头網鲍,而且不一定能保持每片完整不烂。因此,这道菜享誉省港澳。

虽然烹饪鲍鱼的方法总体上变化不大,但还是有进步。例如,欧锦和通过传统的烹饪方法将鲜鲍制作成干鲍的“溏心”的效果,就使他名扬四海。而他现在最希望的,就是将鲍鱼平民化,

“以前鲍鱼都是达官贵人吃的,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使大家都能品尝到鲍鱼的美味。”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素有所谓“一个字便是一部文化史”的说法。而作为中华文化重要一部分的饮食文化,又何尝不是“一种食材便是一部文化史”?食物的美味,通过味蕾的感应长期存储于记忆中;至于味道背后的文化,则需要层层挖掘,使其再次呈现饮食者面前。对食材有更深的了解,享用佳肴时便能更好地感受固有的味道以及百年味道。

(图片来自网络)

资料参考:

《广东番*录》《传统粤菜精华录》

《粤菜传奇》《东方文化集成系列中日经济关系史上》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哪里
白癜风北京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oyuf.com/bywz/1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