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大咖吃什么春秋战国篇
中科获平安医院殊荣 http://baidianfeng.39.net/a_cjzz/180416/6169853.html 中华饮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经历了几千年的时间,不断地演变、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体系。历代名人都对饮食有着独到的见解,他们用古诗词或典故来表达,抒发着人们对于食物的追求和赞赏。大咖们喜欢吃什么?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有趣的典故?一起来看看: 孔子爱吃鱼 嗜鱼始祖“孔子喜食鲤鱼,逢溪必有渔人,三日不食,以至于鲜。”这记载足以说明孔子有多爱吃鱼,就像你们爱奶茶一样,三天不喝就心里痒。 孔子认为:“食以安其身,美味以安其心”,吃得好才可以心情愉悦,在当时,鱼虽然不算是稀缺的食材,但由于交通不便和保鲜技术落后等原因,战国时期的食品比现在匮乏得多,每一次的品尝都是一件难得的事情。能够吃到新鲜鱼类的人并不多。 在战国时期他确实属于吃货中的高端水平了!老人家不仅对食材有着独到的眼光,还对食物的品质有很高的要求,他的饮食品味不仅超出了当时的水平,更是成为了后世的标杆。 除了肉食,某种现在流行的食材也进入当时大咖的食谱,你估计想不到。 张仪献千层饼 以饼换地收割田文:据史书记载,战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张仪曾经带着一道美食进献齐国君主田文,被田文赞赏之后,张仪就借机提出了诸多利益交换的条件,成功地达成了自己的政治目的。 张仪将一道名为“千层饼”的美食献给了田文,这是一种由饼皮和肉馅交替烤制而成,口感酥脆、香气扑鼻的美食。田文品尝之后非常满意,赞不绝口地称赞这道美食,还向张仪询问了其制作方法。张仪则借机向田文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包括割让地盘、互相结盟等等,最终成功地达成了自己的政治目的。这一故事被后人称为“千层饼之交”,成为了古代中国外交的经典案例之一。 当然大咖们喜好的不止这些,还有下面这位养生达人。 齐宣王好八珍汤 养生先驱《史记》中的《齐太公世家》记载:战国时期齐国的宣王非常喜欢八珍汤,他每次食用这道美食时都会非常开心。有一次,宣王吃八珍汤的时候,发现汤中的药材没有放够,就大发雷霆,要求厨师重新炖一锅。结果,这锅八珍汤炖了三天三夜,药材放得够了,宣王大喜过望,开始大口大口地喝起。 药食同源的理念一早植入中国人骨髓,多年前的齐宣王就已经对药膳钟情,现在各种养生滋补汤品会不会让他老人家心花怒放? 当时齐国的医学已经形成了以“方士”为代表的医学流派,这些医学家在治疗疾病方面也有着非常独到的见解和经验,当时的中医药学和医学已经处于比较高的水平。正因为如此这才他才可以任性地享用八珍汤。 战国时候的大咖们除了是一枚妥妥的吃货之外,还善于用食物来含蓄地传达寓意,都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呢? 大咖擅长通过食物传达寓意 郑国渠:做大哥必须为兄弟迎风挡雨 郑国渠曾经在一次派对上看到有人喝醉了,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拿起酒杯,一饮而尽,还让其他人也跟他干掉,这样大家就都不用担心因为酒量不好而受罚啦!这件事情被后人引用,意为“身先士卒”,也就是说,大哥要率先垂范,带头为小弟做好表率! 春申君:食物换地社交达人 《史记·魏公子列传》中提到,春申君曾经在燕国担任质子(一种人质交换的方式),与燕国太子丹成为好友。有一次,春申君请太子丹到自己的宴席上,但是没有准备好足够的食材,只好用鲍鱼充数。太子丹吃后大加赞赏,称赞这是燕国的美食。春申君听后心生一计,便将自己的国家之地送给燕国,要求燕国将燕国的美食分享给魏国。太子丹欣然同意,于是“燕鲍之交”便成为了一个著名的典故。这个典故的意义在于,春申君利用美食和友情的力量,达成了自己的政治目的,得到了燕国的支持。 墨子:期一万小时定律践行者 战国时期一万小时定律践行者墨子超级喜欢吃豆腐,他在他的书《墨子》里也提到过。有一次在吃宴席的时候,他吃到了一种特别好吃的豆腐,于是就开始研究豆腐的制作方法。他花费了好多时间和精力,最终成为了一个豆腐制作大师。估计他有搞过一万小时的研究,成为专家。原来喜欢才可以执着,执着一不小心成了专家。 孟子:动物保护主义先驱 孟子是在一次吃饭的时候看到人们在屠杀动物,他心里非常难受。于是,他提出了“不忍人之心不可以不察于畜牧”,暗指要同情动物,不能虐杀。这个理念跟现在的动物保护主义差不多!无论是孟子还是我们现在,都是为了保护动物,让它们在人类的世界里得到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孔子爱吃鱼,张仪的千层饼,齐宣公的八珍汤更是一绝。而且还有那些充满趣味的美食典故,比如说郑国渠、春申君、墨子、孟子这些美食文化内涵,不仅仅是对口感的肤浅追求,更是对生命的尊重和人文精神的体现。战国时期的美食文化充满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厚重感,不禁让我们感到无限的敬意和惊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oyuf.com/bywz/15256.html
- 上一篇文章: 降尿酸的食物尿酸太高吃这些可轻松控制三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