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民俗文化鲅鱼跳丈人笑给生活一点
青岛有句民谣“谷雨到,鲅鱼跳、丈人笑”,指的是每年春季开海后,女婿要给自己丈人送两条新鲜肥美鲅鱼以尽孝道的民间习俗;闺女婿送鲅鱼的习俗,最早是起源青岛崂山沙子口,是极具当地特色的古老文化传统,表达的是晚辈对长辈的感恩和孝顺。源于民间口口相传四五月间送鲅鱼的具体起源,现已无法考证,有的只是民间口口相传的孤儿小伍被收养,后来老人的闺女嫁给了小伍,在一年春天谷雨前后老丈人临去世前希望吃一条春天的鲅鱼,小伍因为风大浪急,打回来鱼时老丈人已经去世,未能满足吃肥美开春鱼的愿望,因此年年用鲅鱼祭奠老人的民间故事。此故事出自哪朝哪代也无从考证,但在我幼时记忆力,每逢谷雨前,是我姥姥给我讲的睡前故事中,必讲的的传说。送鲅鱼与吃鲅鱼青岛的传统里,给老丈人送鲅鱼是讲究一定的仪式和规则的。整个过程包括“送鲅鱼和吃鲅鱼”两个环节。送鲅鱼意味着女儿女婿的孝敬之意,吃鲅鱼则是充满着长辈对小辈的祝福与厚爱。送鲅鱼无需赘言,而吃鲅鱼的过程是充满着传统仪式感的。吃鲅鱼的传统仪式,尤其是第一年上门的新女婿,必须要有茼蒿辅以豆腐炖炖鲅鱼块。茼蒿谐音“同好“,豆腐谐音“都福”,这是长辈祝福小辈“百年同好””全家福寿安康“的传统寓意。后面吃鱼时候,小辈们则需恭恭敬敬的等长辈先动筷(老家成为“见鲜”),然后说一句好,都吃吧“,小辈们方可动筷。姥姥家鲅鱼轶事每年春天送鲅鱼的时候,在我姥姥家可以说比过年还要热闹。我母亲有六个姊妹,号称“七朵金花”,每逢送鲅鱼的时候,必定是要动用洗衣服的大铁盆才能勉强装下。当天姥姥家的小院总是人满为患,女儿们忙着剖鲅鱼、择菜、做饭;女婿们则满满登登的坐一炕,一边交流着近况,一边等着吃茼蒿豆腐炖鲍鱼;而我的表哥、表姐、表弟、表妹们和我则在院子里忙着玩各种游戏,记得有一次,甚至姥姥养的大肥猪都被当做宠物牵到大街了转了两圈。当年开饭时,必定是我姥姥和我父亲、姨夫们在炕上喝酒吃鱼,我母亲和我的姨们在堂屋的八仙桌上(提示下,在老家青岛,尊贵的客人才能在炕上吃,级别是高于在堂屋桌子上吃的),我们小辈们则是在院子里两个方凳,上边架上面板搭成的临时饭桌上。吃鱼的顺序也是照例,等姥姥动筷子见鲜后,炕上启动吃鱼,然后对堂屋喊一嗓子“你们也吃吧”,最后是小姨对我们发令“可以吃了,开始吧”鲅鱼干,牵挂着游子浓浓乡情如我姥姥家一般女儿多的,收到的鲅鱼短时间是万万吃不完的,则会把剩下的鲅鱼剖开、洗净、盐腌、风干成鲅鱼干。鲅鱼干挂在房梁上,每每有客人或家里需要改善生活时,可以挑下来截取一段,切成寸状小块,撒点葱花和油,上锅蒸熟,那种香味独特而又让人回味。现在社会人员的流动性增强了,很多家中老人会牵挂着在外的游子,每每家中晾晒的鲅鱼干,总会特意挑出个头大的,给远方的小辈寄过去,让他们享受家乡的美味。后记:青岛沙子口素有“鲅鱼之乡”的美誉,现送鲅鱼礼,已经演化成一年一度的“沙子口鲅鱼节“,文中提到的干鲅鱼已经越来越贵,成为中产阶级才能吃得起的美食了,为了小编等吃上鲅鱼干,大家多多点赞、多多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oyuf.com/byjz/15704.html
- 上一篇文章: 什么看看马云和比尔盖茨的饭局,青菜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