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我花千请同事吃饭,却只有6人光临,人走茶凉,扎心了!

退休后,我陷入了深深的失落感。曾经的工作生活让我兢兢业业,我总是早早抵达办公室,品味着一杯香气四溢的茉莉花茶,开始新的一天。

作为中层管理者,我保持着严格的自律,每餐只吃七八分饱,不纵容自己,只为了维持良好的身材。我穿着得体的职业装,高跟鞋踏实地走着,腰板挺得笔直,脸上淡妆优雅而自信。

在同事面前,我总是保持着矜持又热情的态度。

下班后,我会约上几位好友,去附近的茶馆或咖啡厅,享受悠闲时光。

周末常有同事约我共进晚餐,我们选择优雅的餐厅,点上心爱的菜品,度过美好的时光。我总是争先恐后地买单,尽管大多数时候都抢不过他们。

同事们都夸我看起来只有40出头,这种认可让我感到非常愉悦。

然而,退休的日子终究到来了。

在退休前夕,我开始悄悄地整理行李,每天离开办公室时带上一两件个人物品。我选择这种零碎的方式,不想在退休那天让人看到我像是搬家一般,有些凌乱。

我期望自己能够体面地告别这个工作了一辈子的单位。我尤其希望他们能为我办一个欢送会,为我的职业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然而,当我完成了退休手续后,并没有收到单位要为我办欢送会的消息。那几天,领导们恰好外出,其他人都似乎对我的退休并不视为一件大事,尽管对我而言,这是人生的一个重要时刻。

默默地,我悄然地告别了我工作了大半辈子的单位,就像一粒微尘回归尘土,悄无声息。单位里似乎没有人会觉得少了我会有什么变化,这让我感到有些悲凉。人不能太过于把自己当回事,在职时我表现得非常出色,但退休后,他们仿佛觉得有我和没有我一样。

退休了,终于迎来了闲暇的日子。

老公还在继续工作,每天朝九晚五。儿子已经在外地安家立业,也不需要我帮忙带孙子,亲家自愿承担了这个责任。

我无所事事,因为过去我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没有培养出任何兴趣爱好。

曾尝试去老年大学,希望能发展一些兴趣爱好,丰富自己的生活。

在老年大学待了几天后,却并未找到我所需要的归属感。

老年大学里,攀比心理居然也存在,大家总是打听我退休单位、孩子工作的地方以及退休金的多少,这让我感到不适。对于八卦,我可是毫不感兴趣,于是我迅速打消了继续参与老年大学的念头。

刚退休没几天,我却被从单位的工作群里移除了。一下子感觉失去了方向,仿佛丧失了与组织相连的感觉。

不再看到工作群的任何消息,刚退休时,我每天都习惯性地查看消息,好像这样就能保持与单位的联系。现在被移除了,心情有些沉重。

但转念一想,我已经是个退休人员,单位理所当然地不能让我留在群里。与单位的联系彻底断了,我开始怀念上班时的同事们。

不过,我又觉得不好意思给他们打电话,怕打扰到他们。毕竟,大家都在工作,我知道工作时间很忙碌,回家还要处理家务。

然而,我对同事的思念却愈发迫切,加上我退休时没有举办欢送会,心生一计,想与大家好好聚一聚,算是正式告别。

我提前在一家豪华酒店预定了一个包厢,安排了一张大桌,可容纳十个人。

为了邀请那几位要好的同事,我一个个打了电话,请他们抽空来参加小聚。

我选择的时间是周五下午,因为第二天是周末,大家一周辛劳之后,周五下午都想松松气。

五点多的时候,我去超市购买了坚果、水果和上好的茶叶,然后来到酒店,提前布置了果盘,泡好了茶,等待着同事们的到来。

等了好一阵,陆陆续续来了六位同事。然而,另外四位却迟迟未露面,让我感到有些纳闷。当初邀请他们时,他们口头答应得很爽快,说下班后一定会过来。而且,我提前一天就约好了,他们完全可以安排好时间。

我决定先联系小王,他曾是我的得力助手,与我共事在同一办公室。当初,他初来乍到,对单位的业务一窍不通,我毫不吝啬地给予他悉心的指导,甚至亲自手把手地传授经验。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王逐渐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工作伙伴,我给予了他更多的责任,让他独挑大梁。他的进步迅猛,我甚至向领导强烈推荐,期望他能够获得更高的晋升。

如今,小王已经成功晋升为部门经理,前途看好。他常常感慨不已,表示一生都不会忘记我的帮助,认为我为他搭建了一个坚实的职业平台。

小王对我充满感激之情,他的家在外地,每次回家都会特意给我带一些当地的土特产,送到我家,以表达他的感谢。

我对小王的关心是真挚的,尤其考虑到他和我儿子年龄相仿,我意识到他在这个城市可能会感到孤独。每当家里有美食时,我都会邀请他前来共进晚餐。

然而,今天我给小王打了三个电话,却没有得到他的回应,令我感到一些失望。终于,小王的电话响了,他解释说有紧急事务,一位朋友突然来单位找他,导致无法前来赴约。我默默地放下电话,理解了他的情况。

接着,我决定联系隔壁办公室的小李,她是我亲密的朋友,比我年轻五岁。我们之间的友谊深厚,我经常在外地出差时给她带一些小礼物,甚至一起参加瑜伽班。

小李对我敞开心扉,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我总是设法在她有困扰时给予慰藉。当她购买第二套房子时,我借给她块钱,她很快还清,并额外加上了利息,虽然我拒绝了这份利息,因为在我看来,好朋友之间不需要太多计较。

尽管我把小李当成亲如姐妹的朋友,但她在电话里支吾不决,称她老公有另一个饭局邀请,如果不去会辜负对方好意。这让我有些意外,感觉我们之间的情谊可能已经疏远。

我接着联系了另外两个同事,但他们也以各种理由推辞了我的邀请。虽然他们表达得很客气,但我能感受到他们并不愿意赴约。这让我想起一句古话:“菜好做,客难请!”

回到包厢时,我努力调整情绪,不让失望的情绪影响整个氛围。

当餐点上桌时,我迅速招呼大家开始享用美味。为了特殊的场合,我点了一份大螃蟹、一盘超过一斤的大龙虾,还有蒸海参和鲍鱼,都是这家餐厅的顶级佳肴。

我定了两瓶上好的酒,为同事们斟满酒杯,尽管他们只是象征性地抿了一口。

他们对餐厅的美食赞不绝口,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尽管他们专注于食物,与我聊得却不多。

实际上,我最期待的是他们谈论单位的事务。我渴望了解单位的工作进展到了什么程度?

更想听到他们说,在我退休后,他们感觉每天都看不到我,内心有些失落。我仿佛是个孩子,渴望听到这样的言论。

可是这些同事只是随口问了一下我退休后的状况,我们就再也没有共同话题,只好陷入吃饭时的尴尬。

我点了两瓶酒,当初还有些担心不够,想着从餐厅再添两瓶,然而吃完饭时,看到他们只喝了不到半瓶酒。

以前我们单位组织团建活动时,这些同事的酒量可不小,但今天我请客,他们却喝得很少。我退休后的款待,似乎没有了他们过去的酒趣!

看来,这顿饭他们吃得有些勉强。他们来了,似乎并非内心真正想来,只是为了给我面子而已。

结账时,我看了一眼,这顿饭花了多块。

虽然花了不少钱,但我并不心疼。觉得与这些同事重新建立联系,仿佛我还未被单位完全遗忘。

结束时,我多希望听到同事们提出下次再聚,但他们只客气地道谢,挥手告别,各自回家。

回到家,我越想越感觉不对劲。花了这么多钱请客,却有的同事根本不在乎,真是人去楼空啊!

我已经退休了,对于仍在职场的同事而言,我已经失去了工作上的价值,人家当然不愿意再多联系。

明白这一点时,我豁然开朗。既然已经退休,就安心过好晚年生活吧。

不再像以前那样整天穿着高跟鞋。我特地去专卖店买了两双轻便的板鞋,搭配两套休闲运动装。

过去每隔几个月都会去烫发、染发。现在我不再讲究这些,素颜面对天,头发白了一大半我也不在乎,顺其自然。

那些成套的化妆品都已经过期,我每天用肥皂洗脸,抹上润肤霜算是完成了整套化妆环节,几分钟搞定。以前每天早晨我得花40多分钟才能搞定妆容。

在网上购了一个购物小车,每天推着它去菜市场购物。

学会了和小商小贩讨价还价,以前可不愿意为了一毛两毛的钱斤斤计较。现在有了大把时间,觉得和他们讲讲价也是一种乐趣,其实很多时候我还是按他们要的价付款。

在街上,会碰到以前的同事。从他们眼中的惊讶可以看出,对于我的外表他们无法接受。

以前我是多么精致的一个人啊,现在变成了路边的大妈,虽不至于邋里邋遢,但也不再讲究。

如果是以前,我可能会缠着同事好好聊聊,问问单位的一些事。

但现在我怕人家烦,对他们微笑打个招呼就擦肩而过。

晚饭后,会搬把小凳子坐在楼下,和邻居大妈们聊天。以前最讨厌别人八卦,现在却很感兴趣,听她们说张家长李家短的事,让我觉得这样才是真实的生活。

开始格外注意身体健康,定期去体检,购买各种营养品。

学会了跳广场舞,打太极拳,结交了一帮志同道合的老年朋友,我们时常在一起娱乐,聚餐,生活充实而快乐。

我已经完全接纳了我如今是一个步入晚年的个体,晚年生活在我的眼前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画卷。

就像树叶在秋天纷纷飘落,无论它们对枝头风景有多深的眷恋,人生宛如四季更替,时间的车轮无法被遏制。

每个人都将在一定年龄段告别繁忙的事业舞台,甚至最耀眼的角色也会谢幕,更何况像我这样的普通人呢?

既然已经迈入了退休阶段,就应该保持平和的心态,坦然面对生活,努力经营好自己的日子,精心调养身体,让晚年生活散发出一种宁静而满足的光芒。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oyuf.com/byjd/16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