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去语言不通的地方旅行更有趣
答 百度派 MsCathy对于一个愿意认真去旅行的人来说,全部被人安排好的跟团式旅游,只不过像是行尸走肉,我更愿意享受旅行中的参与感和个人成就感。因为无法交流,那些放在平时轻而易举能办到的事,会难于登天。我在济州岛就感受过一次,想在海鲜市场里买几只鲍鱼做成刺身吃,然而找遍所有摊位都没人会英文,摊主大多是有点年纪的本地人,我挖空心思使用肢体语言表演了好几回,还是大眼瞪小眼。 最后,好不容易捉到一位会说点日语的韩国大爷,这才把事情说清楚。这几只鲍鱼刺身,花了我一个多小时才买到,吃起来竟格外生脆鲜美。 俄罗斯又是另一个异类,当我信心满满地对着金发碧眼小哥用英文问路,对方却甩过来一堆噼里啪啦的俄语。 和想象中大相径庭,俄罗斯的英文普及率非常低,尤其在圣彼得堡和莫斯科以外的地区,连每天和无数背包客照面的旅舍老板都几乎不会一句完整的英文。 在新西伯利亚和叶卡捷琳堡的那几天,我感觉自己生活在一个真空和失语的世界当中,仿佛是隔着电影幕布在观察身边的风景和人类。 最可怕的是,俄语用的西里尔字母既像又不像英文,有些跟拉丁字母长得完全一样,却对应另一个,比那些完全看不懂的缅文、梵文、韩文更令人崩溃。 每次坐公交车,对于我和售票员都是一场严峻的考验,俄罗斯的车票大多按里程计费,站名也全是俄文,好几次手舞足蹈半天,到快下车都没明白到底该付多少钱? 若遇到热心的年轻人,便会默默打开谷歌翻译,磕磕碰碰地蹦出一句“whereareyougo?”才终于解决了世纪难题。在这个全民不屑于学英文说英文的战斗之国,我却在西伯利亚火车上和几位大叔聊了许多场不知所云的天,他们和我一起喝了半瓶伏特加,分享了甜点、土豆和烤鸡,而我则给大家尝了中国带来的枸杞子,最终我都没令他们明白这来自东方的神秘红色小干果是什么。 所谓异国情调,就是当你发现周围的字一个也不认识,别人的话一句也听不懂,即使这样,还是可以分享美味佳肴、彼此传递心意。 以上内容由百度派作者提供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oyuf.com/byjd/12811.html
- 上一篇文章: 世界上最贵的海鲜榜单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