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产品中通过各种形式参入水分,以达到增重牟利的目的,这在海产品交易中,可以说是非常常见的,也是公开的秘密了。特别是一些高经济价值的海产品,“补水”更为严重。我们平常所听到的海产品的市场价,很多也都是指加水后的价格。

  大*鱼,东山称之为红瓜鱼,由于价格昂贵,越重越贵,所以给大*鱼“补水”增重,成了上市前“必要”的程序。方法是往大*鱼的肚子中“打水针”,直到肚子涨满,不能充水为止,鱼越大,充的水也越多。

  跟大*鱼相似的是石斑鱼,也往鱼肚中打水,特别是价格昂贵的红斑,补补水,增增重是常有的,但是给石斑鱼补水,技术含量很高,稍不小心,就会把鱼给弄死,得不偿失,所以打水的现象也相当少一些。

  鲍鱼,离开养殖场,上市销售的鲍鱼,通常到是活养出售,但市场上养鲍鱼的水,并不是真正的海水,而是兑过淡水的海水,在这种水中泡过的鲍鱼,一般可以增加10%的重量。但随之带来影响是鲍鱼的活力下降,保存不长时间即会死亡,烹饪后鲍鱼肉会水肿。鲍鱼有没有泡过淡水,没有非常有效的鉴别方法,业内人士一般认为,泡过淡水的鲍鱼,鲍鱼“脚”(即鲍鱼的边缘类似触须的东西)会肿大,可以由此辨之。

  青蟹,学名:锯缘青蟹,东山岛称为菜鲟或红鲟,商贩会用粗粗的稻草或者塑料绳来绑青蟹,为了使重量更大,所用的稻草或者塑料绳都要先泡水来增重。

  章鱼或鱿鱼等头足类海鲜,章鱼泡冰水是商贩常做的事情,本来细长的章鱼脚,通过泡水会变粗,水分也会进如章鱼的内脏,通过泡水,章鱼的重量可以增加20%~30%,但带来的影响是章鱼的口感变差。

  很多贵重的海产品都有“补水”的现象,就算是不“补水”,在购买的时候商贩也会选一个超厚的塑料袋来装,有些甚至还是泡过水的厚塑料袋。

  水——已经成为海鲜市场的潜规则!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oyuf.com/byfz/8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