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至29日,荣成·俚岛首届鲍鱼节和“荣成市鲍鱼产业高峰论坛”举行,国内外专家及行业人士齐聚为荣成鲍鱼产业的转型升级出谋划策。*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荣成因海而兴,此次活动旨在发挥地方特色和区位优势,打造区域知名海产品品牌,满足消费者需求,全力构建具有特色的现代海洋发展体系。

01

“候鸟式”养殖提升经济效益

9至11月份,是荣成鲍鱼的收获期。眼下,各养殖场一片忙碌景象。另外,还有部分鲍鱼苗等待着“南下”。

“南下”去哪儿?

原来,自年前后,南北方鲍鱼养殖户开始对鲍鱼进行“南北转场”、冬夏对调养殖模式:每年5月份,福建沿海的养殖户会把鲍鱼迁徙至荣成养殖;等到11月份下旬,养殖户们会将这些鲍鱼从荣成运回福建“越冬”。

据厦门大学教授、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鲍鱼分会常务副会长柯才焕介绍,鲍鱼最适宜的生长温度在15℃至20℃之间,水温低于7℃,摄食量逐渐减少,水温0℃时就停止生长。如果长期低温,鲍鱼就会大面积死亡。而在荣成鲍鱼生长的海域,冬天水温会降到1℃,如果鲍鱼留在本地越冬,死亡率非常高。而在5至11月份转场荣成,可以规避南方的台风、赤潮等带来的风险和污染。

福建中新永丰实业有限公司从年前后,与荣成俚岛镇开启“南北转场”养殖模式。据公司董事长吴永寿介绍,鲍鱼在长达两年半至三年的生长过程中,要经历两次南下越冬。三四月份的鲍鱼苗养到11月份南下,来年11月还要再次去往南方。今年,前往福建的多吨鲍鱼中就包括今年春天新出的鲍鱼苗和“二次南下”的鲍鱼。

明年5月份,这些鲍鱼将“北上”归来,进入俚岛镇爱莲湾海洋牧场进行生态立体养殖。这片海区的水质常年保持国家二类以上标准,海带、龙须菜等资源丰富,为鲍鱼提供丰富的饵料。

“相比传统养殖模式,南北冬夏对调养殖使鲍鱼生长速度明显加快,一只2.2厘米鲍鱼苗半年内可长到4.5厘米,鲍鱼生长期由3年缩短至2.5年,规避了台风、赤潮等自然灾害,成活率近90%,产量大幅提高,同时改善了鲍鱼的品质和口感,可常年为消费者提供 良的水产品。”柯才焕说。

俚岛鲍鱼人工增养殖始于上世纪60年代,自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鲍鱼筏式养殖模式曾一度引领全国鲍鱼养殖。进入21世纪以来,鲍鱼南北跨区的养殖模式日趋成熟,使俚岛成为鲍鱼养殖的重心地之一。

天然秉赋资源每年吸引福建、大连、青岛等地几千家养殖户到俚岛镇从事鲍鱼养殖加工,鲍鱼养殖规模逐年提升。不仅鲍鱼养殖产业蓬勃发展,还带动了当地传统养殖海带、龙须菜等海藻业的兴盛。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俚岛镇鲍鱼养殖量近万笼,养殖筏架近6万台,总产量在1.9万吨以上,年产值23亿元,约占全省的90%,约占全国鲜鲍产量的六分之一。

02

做优深加工不断延伸产业链

冻鲍鱼、鲍鱼罐头、碳烤鲍鱼……在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展示处,鲍鱼不再只有消费者传统印象中的活鲍,还有丰富多样的鲍鱼加工品。

“公司年销售活鲍吨,加工品吨,其中加工品占总量的五分之一。”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鲍鱼分会常务副会长吴厚刚说。目前,国内鲍鱼加工品占比不到20%,销售模式相对落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业的持续发展。

獐子岛集团鲍鱼产品的养殖区主要在荣成。“为适应市场发展和消费者需求,近几年,在荣成也上了生产线,增加罐头加工、蒸煮等设备,年产鲍鱼加工品吨左右。”吴厚刚说,今年8月份,和福建一家鲍鱼生产公司合资建立了鲍鱼活品经销公司,采取规范化销售模式,鲍鱼统一包装,盒上设有







































中科白癜风让寒假不白过
治疗白癜风的药物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oyuf.com/byfz/2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