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鳕鱼捡鲍鱼hellip在南极吃
提到南极 你会想到什么? 极光 冰雪王国 萌萌哒企鹅…… 你知道吗?! 我国已经有4个南极科考站了 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 现在正准备建新站和冰盖飞机场 骄傲了,中国人! 在南极生活是个什么感受?! 这道题! 来自武汉的“极地大厨”们会答! 极地大厨十年聚会合照 连续十年 武汉商学院每年都有人去南极“掌勺” 已经有14名师生往返南极18次 其中副教授、中国烹饪大师就有7人 堪称南极“最豪华餐饮管理团队” 一个单位有这么多人去极地掌勺 在南极也算是“世界纪录”了 担任过南极科考站大厨的王辉亚(后排左四)与同事合影 在恶劣环境下,“吃”成了科考队员的重要精神寄托。 根据天气,南极科考站分为“度夏”和“越冬”两个时段。度夏一般从12月到次年3月,上百位科考人员会抓紧好天气,上站从事各类科研活动;其他时间就是越冬期,站里一般只有一位厨师,今年11月启动的第35次科考,据说是人最多的一次,有80多家单位的人,这压力可想而知。 吃在南极 是个技术活儿,在那里当厨师完全就是考验,看看仓库里都是什么。 放置太久的大白菜,做菜前得剥掉不少外面的烂叶 科考站里的冰鲜食材 放了几个月甚至一年的白菜、土豆、鸡蛋……脱水后冰鲜的蔬菜、大量冷冻的鸡鸭鱼肉、逐渐失去原本浓郁香味的各种卤料,更别提缺这少那的酱料和烘焙原料。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对于烹饪出身的极地大厨们来说,在有限的条件下做出各种美味。虽然是挑战,也是享受,他们不仅擅长各种化腐朽为神奇,还把楚菜变成了极地家常菜。 早在 次前往南极时,“极地大厨”们就开始考虑如何改善科考站的餐饮。 “我们专门准备了炸面窝的勺子、做米酒的酒曲,还有蒸肉的米粉。”年,武汉商学院烹饪与食品工程学院书记、中国烹饪大师王辉亚带着学生徐康来长城站前,特意在采购单上增加了一些楚菜原料。鸡冠饺、糯米鸡、面窝、小笼包、糊米酒、烧麦,甚至“油香”等传统汉味小吃,都端上过餐桌。 豆浆喝腻了,一位北方队员问他们能不能做豆腐,王辉亚和徐康就从头学起。 次做豆腐,由于石膏的比例没掌握好,做出来的豆腐老了,虽然能切动,但感觉硬得像石头,上面都是黑色的气孔。 “一拿出去还是被抢光了。”反复试验了五六次,豆腐终于做成了,东北的队员等不及,直接从冷水桶里捞起一块,搞点蒜、撒点葱,弄一瓶小酒,直接就吃了。 这几年,大厨们的豆腐越做越好 豆腐脑 新鲜蔬菜缺乏,大厨们就自己发豆芽。放置发电机组的发电栋里温度有30多摄氏度,把泡发的*豆放在里面,定时去浇水,豆芽三四天就能长到四五厘米长。 前两天,已经在中山站呆了一年的大厨*伟给记者发来了他们的豆芽照片。 几乎每位大厨都练就了十八般武艺。张晖老师利用酒曲做成了米酒,不仅可以做蛋酒,还能做酒酿圆子;戴涛老师把大米磨成粉,用腐乳调着做蒸肉米粉,还曾把香菇、海鲜等磨粉做成类似味精的调味料等等。 钓“南极鳕鱼” 在南极做烧烤 为了解决新鲜蔬菜缺乏的问题。武汉商学院的极地大厨们向极地考察办公室方面建议,在科考站里开辟无土栽培,建蔬菜大棚,保证队员们能时不时打个牙祭。 中山站里种的蔬菜 年,方元法老师所在的长城站刚开始种菜时,虽然小白菜一个月下来才长了寸把长,一端出来就被抢吃光了。 后来中山站也种起了蔬菜,虽然种菜归站里的医生负责,大厨们也是要参与管理的。 中山站综合楼一楼蔬菜房 如今,南极科考站里种的蔬菜品种可不少。芹菜、油麦菜、香菜、番茄、*瓜、辣椒等,有些菜半个月就能长好。尽管像生菜、油麦菜的茎部较短,略带苦味,吃起来还不错,基本能保证站里隔几天能吃上一顿新鲜菜。 长城站里收获青椒 长城站里种植的蔬菜 “大家关心吃什么,不仅是为了饱肚子,也是一种乐趣。天南海北的人聚在一起,饮食习惯不同,美食就变成了交流平台。”遇到过年这样的重要日子,饺子是一定要包的。 年,王辉亚和徐康为站里的58人包饺子,足足和了15斤面,剁了20斤肉,一剁就是一两个小时,包了多个饺子。 一起包饺子 中秋节的时候,队员们思念家乡,做个月饼很有必要。教师张晖回忆,当时他利用有限的材料,自制了模具,和面、拌豆沙,从咸蛋中取出蛋*,包馅,压模,然后放进烤箱里,做出了有模有样的蛋*豆沙月饼。现在,做东西的材料齐多了,科考站里的月饼也越做越像样了。 遇到队员过生日,大厨们会想办法做生日蛋糕,或者加菜,为南极生活增添温情,也驱散了乡愁。“你来了之后我们的伙食水平直线提高,都不想家了。”队友的评价是对大厨们的 褒奖。 美食也成了科考队员们共同的追求。天气好的时候,大家去钓鱼,捡个石头系在线上,线上拴块肉,就能钓到鳕鱼。 鳕鱼煮汤,汤白肉嫩,入口即化 长城站还有一种小鲍鱼,科研人员能预测潮汐,退潮时岸边岩石上都吸着鲍鱼,用起子一采一盆,沸水一烫就熟,用调料蘸着吃很鲜。 南极小鲍鱼 十年来,在武汉商学院一批批“极地大厨”的推动下,楚菜已成为南极的家常菜。 大年三十或仲冬节等重要日子,科考站间也会组织聚餐。美食无国界,各国科考站都很喜欢来中国站吃饭,有机会也爱来“蹭饭”。 年国庆,武汉商学院毕业生胡爽在长城站举行了首届南极美食节。平时的四菜一汤升格成了41道菜。 除了提前准备的新农酱牛肉、珍珠豆腐圆、*州东坡肉、金牌麻圆等家乡菜,他还现场制作了沔阳三蒸、孔雀武昌鱼、花开富贵卷等10道湖北名菜,来自智利、俄罗斯、乌拉圭等10多个国家科考队员赴宴,吃得外国友人直竖大拇指。 从南极回来后,武汉商学院的老师们也没闲着。根据南极气候特点,他们研发出了一些解冻后仍然能保持口味和口感的淡水鱼产品,还有适合低温工作环境人群食用的茶汁豆腐圆,还有可冻藏的湖北传统鱼圆,以及素食的原味藕饼等。看来,“吃”在南极也要变为享受了。 来源:楚天都市报 记者:贺俊 编辑:小Z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oyuf.com/byfb/3837.html
- 上一篇文章: 健康膳食求你别再清炒蔬菜了,简单两步,吃
- 下一篇文章: 韶关着数元就能吃到鲍鱼水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