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如何塑造地区的饮食习惯贵州人喜酸辣,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map.html贵州苗寨首先声明一点,我所说的是贵州人喜欢吃“酸辣”口味最初的原因,并不是说现在贵州人喜欢吃“酸辣”还是因为吃不起盐。大家知道口味这种东西一旦形成了,就会有“路径依赖”,哪怕后来盐价下降了,贵州人当年用“酸辣”代替盐的饮食习惯也保留下来了。为什么贵州盐价这么贵?这是因为古代王朝,盐和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是朝廷专卖的;说白了,凡是专卖,也就是变相收税了。而贵州当年不产盐,食盐都要从四川等地运输过来,而且贵州地区多山,素有“地无三尺平”之说,所以运输费用也很高昂。这就造成了明清时期,贵州盐价一直居高不下,根据历史学家统计,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贵州食盐销量最高的一年是乾隆六年,当年贵州全年食盐售卖了50万担,按照当时贵州万人计算,即使食盐在贵州销量最高的一年,贵州省人均食盐摄入量还没达到联合国规定的最低标准。而身处贵州群山里的少数民族村寨就更惨了,“非得客民与之交易,则盐布无所资”。由于贵州盐价有多贵呢?根据史料记载,在贵州偏僻农村地区,“斗米斤盐”,也就是说一斗米才能买一斤盐。而清朝乾隆年间一斗大米多少钱呢?—文铜钱。而与此同时,乾隆七年四川盐价是每斤10—20文铜钱。贵州酸汤鱼而到了太平天国起义,全国各省开设厘金局,设卡收费后,更是大大提高了贵州食盐的价格,当时每斤食盐就要征收1.39两白银的盐税,导致贵州盐价涨到天上去了。根据《贵州通志·食货志》记载,由于层层加码以及胥吏的盘剥,到了光绪年间,贵州食盐价格普遍在“数百文乃至千文一斤”。其结果就是除了贵州有钱人家,普通人家很少吃盐,“斗米换斤盐,斤盐吃半年”是贵州普通家庭的常态。由于盐价太高,结果就是贵州人纷纷想出了各种替代食品,首先就是酸。以酸调味,还能为食物增鲜,增进食欲,改变菜肴的寡淡无味。此外,贵州人吃酸也能起到祛湿防病的作用。云贵一带潮湿多雾,水碱含量高,很容易出现风湿、关节炎等病症。通过常食酸味,生津祛湿,让身体微微出汗,以维持体内平衡。除了酸以外,贵州人还爱吃辣。根据曹雨老师的《中国食辣史》披露,贵州应该是中国第一个普遍食用辣椒的省份。根据康熙六十年的《思州府志》记载:“海椒,俗名辣火,土苗用以代盐。”其实贵州最早用“酸汤”和“辣椒”代替食盐的也是苗族同胞,因为苗族同胞居住地区更为偏远,获得食盐更加不方便,所以他们才会想出各种办法找出食盐的替代品。甚至根据曹雨老师的《中国食辣史》记载,在旧社会贵州人招待客人吃饭,都不会问客人“饭菜是否可口?”,而是问“饭菜咸不咸?”因为食盐太贵了,所以舍得放盐就能证明主人请客的诚意。鲍鱼、海参其实才是贵州真正意义上的名菜当然,这里说的都是贵州普通老百姓的饮食。根据史料记载,清朝贵州达官贵人们吃的依然是“燕翅席”,同样以鲍鱼、燕窝、鱼翅、海参为上品,口味也以咸甜为主,食材以酥烂为主,炖菜居多。然而现在说起贵州菜,大家想起来的就是酸汤鱼、酸粉、丝娃娃、米豆腐,谁也不会认为鲍鱼、燕窝、鱼翅、海参是贵州菜的代表。虽然某种意义上,鲍鱼、燕窝、鱼翅、海参真是旧社会贵州“席面菜”的代表。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oyuf.com/byfb/14513.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国人的食盐地图有意思报告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