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衣服那么繁琐,内急上厕所时不怕弄脏
现在走大街上总能看见一群少男少女身穿汉服穿梭其中,在短衣短裙的现代服装中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不管是在古画还是古代影视剧中,都能看到曼妙女子,长衣飘飘,走起路来衣服随风飘动,好不生动的画面。影视剧也不全是杜撰,如唐代的《簪花仕女图》,女子的衣服就是在地上拖着的。不知你们是否会跟我一样疑惑:古人的衣服那么长,拖在地上走,不怕弄脏吗?还有衣服那么繁琐,内急上厕所不嫌麻烦吗?礼服制度深严《左传.定公十年》疏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可简单解释为在广阔的土地上生活着一群身穿华丽衣服的人。可见衣服作用不仅是保暖遮羞,更是是一种文明载体和一种文化符号。在远古时期,人们将生存放在首位,只要吃饱穿暖就行。这时的衣服是树叶和羽毛,主要功能是保暖和遮羞。随着农耕工具的使用,社会生产力提高,人们解决了生存问题,开始追求精神世界,于是服饰就被当成精神的一部分发展了起来。周朝以礼治天下,用一套非常严谨的礼仪制度来规范社会。这时的服装不再是简单遮羞作用,而成了社会等级的重要标志。对什么样的人穿什么样的衣服,如颜色、款式、长度、花纹等都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如果穿错了就是僭礼越制,分分钟有杀身之祸。这种礼服制度一直影响着后世,成为规范世人的一种手段。权贵的象征受礼服制度的影响,衣服成了社会身份的象征,一般而言,衣服越长身份越尊贵,所以能穿拖地长袍的人肯定非富即贵。古代普通百姓常年被束缚在土地上,所以百姓多穿麻布制成的“短褐”,以方便劳作。其实古代的贵族就算穿长衣服,也不一定都是拖地的。《礼记·深衣》记载:“短毋见肤,长毋被土”意思是,衣服的长短要适中,短,但不可以露出肌肤,长,但不能拖到地上蹭到土。所以一般人贵族在日常生活中是不会穿长得拖到地上的衣服的。一般什么时候才穿及地长袍呢?只有王公贵族在参加如皇帝大婚、祭祀等重大活动时才穿。这类场合都非常庄重,到处都有事先铺好的地毯,且每隔几个时辰就有专人打扫,到处都一尘不染,根本不要担心会弄脏。至于衣服繁琐,上厕所麻烦就更不是问题了。普通百姓一般穿简单休闲的短褐,上厕所跟现代人一样怎么方便怎么来。至于富贵人家就复杂一点,将上厕所当成一件非常有仪式感的事。《论衡·四讳》“夫更衣之室,可谓臭矣;鲍鱼之肉,可谓腐矣。然而,有甘之更衣之室,不以为忌;肴食腐鱼之肉,不以为讳。”其中“更衣”和“上厕所”等同了起来,因为更衣和如厕成了一个习惯,就像刷牙洗脸一气呵成一样。古代富贵人家穿着繁琐的衣服肯定是不方便的,所以一般这种情况下都会有下人在旁边伺候着,将衣服一件件脱下来,下摆让下人托着以免弄脏。更有甚者,如厕时下人就捧着新衣服在外候着,上完一次厕所换一次衣服,这就是为什么“更衣如厕”了。总结我们很多时候会有疑问,因为我们都用普通人的眼光看问题,不同阶层有不同的社会活动,古代的穷人和富人就是两个社会,有这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总结一句,有钱人的世界我们无法想象。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oyuf.com/byjz/15843.html
- 上一篇文章: 农村有句老话只给君子看门,不给小人看家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