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1月1日起,全国升级版“限塑令”实施,塑料吸管禁用,商超、餐饮、外卖等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包装,在全社会倡导绿色消费的意识。我市各大农贸市场、超市等塑料制品使用情况如何?有哪些行业加入环保队伍?市民在生活中如何减少环境污染?连日来,记者进行了采访。请看——

走进绿色新生活③

升级版“限塑令”让绿色流动起来

▲市民自带环保帆布袋购物(记者王小彤摄)

调查①

大超市限制用小商户随意用

普通塑料袋仍有市场

记者邓娴

目前,全国多地实施升级版“限塑令”,有的还实行了“禁塑令”。我市市场上塑料袋使用情况如何?3月13日,记者进行了走访。

在市第八中学附近的一家超市内,生鲜区的保鲜袋被摆放在不同位置,不断被消费者扯开用来装蔬菜、水果。记者发现,这种连卷袋质地较厚,不易损毁。在附近居住的市民王英用连卷袋装了一些蔬菜和水果,去前台结账。“要袋子吗?”收银员问。“不要,离家近,这种袋子就能把菜提回家。”王英指了指装着菜的连卷袋说。记者观察发现,来购物的多数是周边的居民,有的拎着连卷袋就走了,有的自备了购物袋,少有购买塑料购物袋的。

记者又走访了其他超市,发现大型超市对塑料袋的使用限制得较好,生鲜区的连卷袋还能继续免费使用,但超市提供的可降解塑料袋、帆布购物袋等都是有偿使用的。网友“王开芳”告诉记者:“多数情况下,我去超市购物都会自备购物袋,如果是临时去超市买点东西就购买购物袋。”

与大型超市对塑料袋限制使用的情况不同,农贸市场、零星商户使用一次性普通塑料袋的情况较多。在紫薇大道与朝霞路交叉口附近的一家大型农贸市场内,每位消费者手中都拎着大大小小的塑料袋,有的还是大塑料袋套着小塑料袋。一位售卖豆制品的商家表示,听说了“限塑令”,但是不用塑料袋,没法给消费者装物品。一位摊主说:“买菜也就花几元钱,如果塑料袋再收费的话,消费者可能很难接受。”

在一些药店和其他小商店,不可降解塑料袋的使用现象仍然较为普遍。采访中,有不少市民和网友表示,购物用塑料袋已经成了习惯,如果买的东西不用塑料袋装还真不知道如何带回家。很多网友表示对“限塑令”有了解,也知道塑料袋对环境污染大,但要改变塑料袋对生活的影响,关键是找到合适的替代品,让消费者践行环保理念的同时,也能方便生活。

▲志愿者向市民发放环保帆布袋(记者王小彤摄)

调查②

纸吸管、纸包装“上岗”多行业加入环保队伍

记者高咪

全国范围内的“限塑令”落地实施以来,很多餐饮店纷纷用纸吸管代替塑料吸管,一时间,越来越多的奶茶店、外卖店开始使用纸吸管,餐厅内的纸杯、可循环使用的环保餐具逐渐增多。3月13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3月13日傍晚,*河南路上的一家西餐厅内人声鼎沸,市民胡燕点了一杯果汁,发现平时配套的塑料吸管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灰色的纸吸管。餐厅服务员说:“餐厅不再提供一次性塑料吸管,如今配备的都是这种可回收的纸吸管。”胡燕还发现,曾经可以在餐厅前台取到的塑料碗、塑料勺也没有了,餐厅一角多了一个餐具消*柜,顾客可在里面拿取消*之后的瓷制餐具。她说:“餐厅中少了塑料制品,不仅提升了顾客的就餐体验,也可以减少白色污染。”

餐具的变化也为外卖行业带来了改变。网友“一明”最近发现,外卖点餐的页面上,餐具数量成为顾客必要的选择。顾客可以根据人数选择餐具数量,如果选择无须餐具,会额外获得一些能量奖励或是小礼品。“有一些商家配送的餐具不再是一次性塑料制品,而是换成了可循环使用的餐具。有一次,我点了一份鲍鱼煲仔饭,没想到商家配送的餐具非常精美,我特意收藏了起来。”网友“一明”认为,现在很多大城市正在尝试共享餐具、循环容器等,消费者应该积极迎接新的尝试,用实际行动为环保助力。

在快递行业,快递物品“瘦身”为市民生活带来变化。在中华路与弦歌大道交叉口附近的一家菜鸟驿站内,市民刘欢正在门口的桌前用剪刀拆分刚收到的快递包装盒,纸盒、废纸扔进旁边的包装回收箱内,泡沫、塑料袋扔进垃圾箱里。“这个回收箱非常实用,既满足了用户丢弃快递包装的需要,又节能环保。”刘欢说。菜鸟驿站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快件都“瘦身”了,包装箱外不再多缠胶带,里面也尽量减少塑料制品、泡沫等填充物,如果个人寄件时过度包装将会面临被拒收的尴尬。

采访中,很多市民认为,很多行业加入环保行列,作为消费者也要认真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用实际行动为绿色生活贡献力量。

▲纸质外卖包装代替传统塑料包装(记者王小彤摄)

声音

践行绿色生活从改变生活习惯做起

记者邓娴

升级版“限塑令”引发广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oyuf.com/byjd/7825.html